三都党建灯塔领航形成网红经济格局
“开播啦,我们开播啦,欢迎大家来到我的直播间……”“腊肉来一波,家人们腊肉来了,太香了……”
炎炎夏日,在自家阳台现场做菜开直播带货的正是三都水族自治县退休党员干部王敏芝。每天下午4时,“60姐妹一家”抖音号准时开播,王敏芝带领儿子吴碧千等一家人进行直播讲解,向广大网友推介三都、黔南,乃至贵州的各类农特产品,回答直播间粉丝的各种提问,儿媳妇则在后台跟进直播间情况及时上架商品。
近年来,新媒体蓬勃发展,三都水族自治县像王敏芝这样的“网红”越来越多,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群体,为县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搭台引路聚“网红”
“在家搞直播带货,以前想都不敢想。”曾经的王敏芝退休后在家带孙,普通话说得不怎么好,看别人玩抖音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学。现在的她拍短视频“能文能武”创意百出,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直播带货每天都有几千的订单量,甚至打包快递发货都请了10多个人帮忙。
近年来,随着“网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三都先后成立网络人士联谊会、网络电商协会,并同步建立网络人士联谊会党支部、电商协会党支部,让各路“网红”找到组织提供的“避风港”。同时,建立县委非公工委、县委统战部、街道属地指导、党建指导员“四方联动指导”机制,对党支部日常开展组织生活进行常态化指导,及时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三都发展献计出力,吸纳更多优秀的“网红”入会,不断壮大队伍力量。目前,两个协会共有会员人,其中党员24人。
积极搭建“党旗红”和“网红”交流桥梁,县直机关工委率先破题,组织党务干部与县域“网红”交流学习,观摩网联会基地,到网络达人工作室、草莓产业基地开展“网络助农”直播授课,进一步打开宣传推广三都农特产品的发展途径,推动更多农特产品从线下销售走上网络。
政策支持注“活力”
“参加今天的直播带货技能大赛,与各位主播同台竞技,现场‘比武’过招,相互交流直播经验,是一次不错的学习机会,希望今后多举办这样的比赛。”在三都首届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技能大赛现场,参加比赛的主播陆献说道。
为帮助网红主播提升技能水平,支持他们创新创业,三都将网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强县战略进行培育,出台《人才强县二十条措施》《关于支持网络人士创新创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一揽子真材实料、真金白银的激励支持。
整合职校、网联会师资力量,建立网红孵化基地、网红主播教育基地,加快网红主播课程开发,将网红主播业务知识纳入教学课程,积极培养和输送专业网红主播人才,并为网红主播免费提供创业孵化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技能培训。今年来,全县开设网红主播培训班4期,培训余人次,助推“网红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大对网红主播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每年最高可获得10万元奖励。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建成平方米网络电商中心和一个县级电商仓储物流中心,为网络主播免费提供直播设备和场地支持,以及产品常温储存、电商多渠道收单、代发等服务。目前,全县入驻电商中心运行良好经营主体17家。
直播助农鼓“荷包”
“以前村里蜜桔成熟可售时,基地只见采摘蜜桔的农户和收购蜜桔的货车,今年可热闹了,县里和镇里共同举办电商直播带货大赛,好多‘网红’通过现摘试吃的方式直播带货,线上销量蹭蹭蹭往上涨,开播当天就有多条的订单量,销售蜜桔多公斤。”大河镇新场村党组织书记张先继笑着说道。
三都不断探索创新党建引领“网红经济”发展模式,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发展直播经济,以党员干部带头,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打造更多的“网红”,以少数带动多数,推动乡村振兴。现在,三都田间地头、乡间小路、溪流小河等“家门口”地点随处可见拿手机拍摄短视频、做直播的网络人士。
依托线上直播手段,三都精心组织“花开·周覃,乡·约三都”“九阡李开摘啦”“品美味葡萄·游醉美‘淘’园”等系列主题活动,邀请网红主播现场对传统村落、咕噜花海、普安十里葡萄长廊、九阡白茶、大河蜜桔等农业产业、精品景点进行直播推介,各类直播或短视频播放量达上亿次,催“热”农特产品“乘云而上”,打响三都文化旅游品牌。促进30家村集体合作社、种养大户、民族文化工艺品加工企业与网红主播、电商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今年来,协会内网红主播、互联网企业以直播带货、电商平台销售的方式实现农特产品销售额达万余元,有效带动了群众增收。
来源:云黔南网
作者:蒙静芸谢敏
责编:刘茹男
审核:仇颖欣黄泽芳
监审:周德扬刘衡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hj/1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