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区域联建聚合力抱团发展促振兴齐鲁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坤通讯员李秀波近年来,新泰市充分发挥乡镇党委“龙头”作用,打破原有管区界限,建强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区域政治中心、服务中心、发展中心。目前,全市共建成48处,进一步推动资源力量下沉,优化为民服务模式,加快走出以区域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科学谋划设计推行“五种模式”立足镇村经济、产业、文化等地域特点和发展需要,规划建设5大类党群服务中心。一是龙头带动型。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片区发展,推动形成“村庄孕育产业,产业反哺村庄”的融合发展局面。二是服务园区型。以工业园区为依托,辐射周边村庄进行建设,实现村企共建。三是红旗帮带型。以过硬支部建设等为依托,发挥先进村示范引领、以强带弱作用。四是文化融合型。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依托,促进传统文化村抱团发展,实现文化相融、民心相通。五是连片治理型。以乡村治理为依托,借助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项目,连片带动村庄发展,实现“多村共治”。每个中心由乡镇街道指派1名副科级干部任书记,3名优秀机关干部指导工作,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真正变村庄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抱团发展。明确功能定位打造“党群之家”场所开放化。在区域化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突破原来村级办公场所大都是封闭式的建设模式,去掉了围墙、栅栏等设施,建成全面开放式办公场所,真正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群众会客厅”,群众喜欢去、乐意去的“网红”点。办公综合化。本着“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原则,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下放为民服务事项30余项,实现集服务办事、党员活动、文化健身、社区卫生、警务治安等于一体的区域化综合服务体。服务优质化。坚持“推动服务下沉、提高服务效率”的原则,合理选址,精准定点,原则上每10个村划分一个片区,有效缩短服务半径,解决了群众“办事不方便、办事跑路多”的问题。选派1名年轻、懂技术的“育苗升级”大学生到中心帮助村干部开展工作,借助灯塔—党建在线平台、“泰好办”自助终端和全市综合治理平台等,积极探索线上办事模式。规范使用管理实现“共建共享”健全规章制度。全面推行“坐班轮班、全程代理、一站服务”模式,厘清乡镇有关职能部门和片区中心的职责和权限,列出即时办理清单、代为办理清单、指导办理清单等为民服务“三项清单”;健全工作例会、联席会议、党员代表议事等7项制度,确保中心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搭建人才平台。通过建立“五乡”人才联盟、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等方式,把辖区内的各类人才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新汶街道汶东片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能人书记联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2次,推进区域内干部人才交流合作、人才资源共建共享。开展多样活动。在充分了解党员群众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主题党日、党性教育等规定性活动,开展医疗咨询、职业培训、摄影展览等个性化活动。羊流镇和庄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引入贵和职业培训学校,定期到中心开展婴儿护理、制作面点等内容,先后培训余人,既为中心攒了人气,又帮助群众致了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hj/1160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