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街灯塔城墙宁波东部的千年古村
几年前,香港凤凰电视台记者进行“中国千里海疆、渔村寻觅”考察时来到象山东门岛渔村。记者们深有感触:认为这里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渔村。
的确,作为第四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早在20世纪末,东门渔村就成为拥有艘钢质大马力渔轮,渔业固定资产3亿元的渔业强村,因而被誉为“浙江渔业第一村”。
1
东门岛只有2.8平方公里,与石浦渔港古城隔港相望,由铜瓦门大桥相连。东门岛北港口为铜瓦门,南港口为东门门头,扼航路要津,历来为海防要地和渔业重镇。
关于村子的历史,早在两汉时期就有记载。
唐神龙二年(公元年),象山立县,东门渔村就是辖区之一。到明代时与宁波卫、定海卫和观海卫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卫的昌国卫从舟山迁到东门渔村就奠定了战略要塞的地位。
所以时至今日在东门渔村还能依稀可见抗击倭寇的大炮以及用做防护的城墙。
目前,岛上有三千多人口,却拥有两千多艘远海渔轮。几年来水产品年捕捞量一直名列全国乡镇前茅,有“全国渔轮看象山,象山渔轮数东门”之美誉。
千百年来,东门的渔民耕海牧渔,终日在崎岖的山径上抬网、挑物,在码头上背运货物,在船坞里运木、剖板、打模、造船,在渔船上升篷、起锚、收网、吊舢板……这些原始的密集型高强度劳动,需要大家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于是独具韵味的渔家号子就在劳动中应运而生。
2
去东门岛有两个选择,其一是轮渡而过,在渔港中路边的码头上船,穿过港面七、八分钟即可到达东门门头登岸。
站在船板上,海风拂面,观望渔港,头顶有不时掠过的海鸥,那种惬意的心情是无法言表的。
选择就是顺着渔港路驾车过铜瓦门跨海大桥直奔东门岛。一进东门岛,眼前就会呈现出清一色的现代民宅,海面漫天的桅杆,高扬着大红龙旗,岸边耸着的“浙江渔业第一村”的大牌坊。
图片来源:
寒残一叶清一色的现代民宅,海面漫天的桅杆,高扬着大红龙旗,岸边耸着的“浙江渔业第一村”的大理石碑,让人觉得,这里的空气中都带着一个现代的“渔”味。
东门岛上古迹、古貌、人文景观众多,海洋文化历史遗存丰富,是一个“活态”的渔文化博物馆。
村落主要街道有直街、横街,两街垂直交叉,两边都是两层店铺及居民楼,现存建筑年代大约在清、民国初期。中心十字街古色古香,极具海岛渔村风貌。
现存古建筑有明初的城隍庙、天后宫、王将军庙,民国时期的灯塔。
灯塔by
娜味道清代建筑民居有任氏故居、周万兴渔行、孔泰兴渔行、葛氏故居、麦家道地、郑家小院、丁家小院等。村内还有挖于明清时期的古井十多口。
踏入东门王将军庙正殿,这座整体为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建筑,梁枋、雀替和瓜柱上均有浮雕,透雕或附刻件,戏台古朴典雅。
王将军庙坐北朝南,三进二横,倒座门楼连戏台、大殿、后殿,前院有厢楼。庙前立面为砖条石包檐红墙,设石库门三座,中间山门上直刻阳文“王将军庙”四字,东、西二山门上书“为国”、“为民”。
岛内保存最好的第一渔行是万兴渔行。
它的旧址座北朝南,四合院二层建筑,穿斗式结构,所用木料精选,木立柱顶部全用白藤伴胶缠绕。
天井铺红石板,保存完好。门楼设计精巧,两扇开木门,木门上铁门环尚存。
3
靠海吃海。在长期耕海牧鱼的生产、生活中,东门渔村形成了一种别具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形式,包括渔民祭祀活动和传统民间文艺表演等内容。
据了解,农历五月十三是关帝寿日,东门岛渔民历来有祭祀关帝的习俗。每年这一天,渔民们都要自发举行庆祝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渔业丰收。
这不仅是渔民祭祀的大日子,更是东门村民的大聚会。
百桌宴by
寒残一叶据当地村民介绍,旧时的“百桌宴”,就是全村渔民齐聚一堂。而今,随着东门渔村的壮大和旅游的开发,宴席也发展成了真正的“千人宴”。
百桌宴by
寒残一叶宴席都有多桌,每桌按10个人计算,至少有0多人同时入席。宴席摆在村口的滨海大道上,厨房也设在大道上。一口口超大的锅一字排开,那阵势绝对的壮观。为了这晚餐,一大早就开始忙碌。
百桌宴by
寒残一叶临近傍晚,桌椅餐具已就位,每张桌上设有编号,大家凭票入座。
0多人同时用餐,组织上菜也是一大考验,还好东门村人对此很有经验。在长达米的宴席中间留着一条3米左右宽的上菜车道,所有的菜都用这三轮车运送。每辆车上都有编号,分别负责指定区的桌子。
百桌宴by
寒残一叶随着一阵炮竹声响起。1辆辆三轮摩托车载着满满当当网的渔家美食出发。清蒸黄鱼、葱油青蟹、手工鱼丸、鱼滋面……带着满脸笑容的渔民渔嫂在0多名“食客”间穿梭。
图片来源:
寒残一叶、娜味道更多精彩
何须去瑞士!宁波也有滑雪场,风景绝佳,是时候去了!
它承包了大宁波的盛世美颜,随手一拍都是大片!却一度中断3年
安静,别打扰我看象山!
奉化发糕:软甜有花香,儿时的记忆在“发酵”!
大隐隐于市,这个宁波北边的古村,藏着一份精致的慢生活!
象山“神”包子
宁波的冬天,吃过这些美食,人生才算完整!
欢迎在本平台投稿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hj/6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