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亲身经历成为最鲜活思政课教材
作者蒲长廷妙峰山民族学校曾在受灾期间作为临时安置点门头沟区教委供图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河北受灾较重的相关地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门头沟区的妙峰山民族学校和妙峰山镇水峪嘴村,了解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恢复情况。北京青年报记者第一时间对两地进行回访。总书记叮嘱孩子们学会感恩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发生时,门头沟各个学校共安置村民和抢险人员人,这些临时安置点成为洪水高地、文明灯塔、大爱之所。其中,妙峰山民族学校在断水断电和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成为附近地区的“安全岛”,累计安置人次。走进妙峰山民族学校教学楼大厅,迎面看到的是门头沟区绿水青山环境图。大厅两侧,四幅展板展现着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的探索实践。一层东侧走廊,是学校建立的“红领巾学院”,红色氛围浸润校园。总书记的到来让妙峰山民族学校全体师生倍感激动和振奋。“习爷爷表扬我记得救援叔叔的样子。”“我想要在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习爷爷表扬我通过这次洪水树立了远大的志向。”“我向习爷爷讲述了直升机在我们学校空投物资的故事。”五年级(1)班的罗晨曦、孙艺良、段进熙兴奋地和大家分享与总书记在一起的美好瞬间。学生们发自内心地感激各方救援队伍,学会感恩、立下志向,决心更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班主任付贵茹告诉北青报记者,总书记叮嘱孩子们要学会感恩,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期待着孩子们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最后,孩子们和总书记一起将向日葵放在展示台中。在听到她扎根山区做了33年的班主任后,总书记赞叹道,这就是伟大的人民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一线教师的关心与关怀。”付贵茹说。抗洪救灾的印记永远刻在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对师生们说,你们学校在这次防汛抗洪中成功避险,而且很好发挥了“安全岛”作用,要用好这一生动教材,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灾情来临时,门头沟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开展群众安置、物资转运、抢险救灾等各项救助工作,涌现出“凿墙”校长、“万能”校长、“保洁”校长等感人至深的事迹。妙峰山民族学校校长马焕被称为“家政”校长,7月29日,刚做完手术的她不顾伤口的疼痛,立即投入到学校安置点防汛工作中,带领干部教师承担起大量“家政”工作,成为安置点的“主心骨”。“总书记到我们学校考察,我倍感振奋。这对于山区学校来说是无限的荣幸。抗洪救灾的印记,永远刻在了这所学校。孩子们的亲身经历,成了最鲜活的思政课教材。这场灾害也给学生种下了立志、互助与感恩的种子。”马焕说,今后,将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引导学生立志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今年教师节,门头沟区以“师德大爱录”为主题,教师们纷纷讲述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中的感人故事。妙峰山民族学校三(1)班班主任荣涛在洪水来袭时,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学生们安全吗?”随即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mj/10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