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工程middot三下乡ldqu
千年千家千灯,千秀千角千灯
“中华第一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角灯”是东莞市“非遗”名录中最有分量的,是东莞市汉族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精品,也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角灯”以其恢宏华丽的造型、复杂精湛的工艺和吉祥瑞意的文化意蕴,于年被公布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其制作技艺的复杂,少有“继承者”,随着东莞千角灯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金培的离世,唯一的制作技艺传承人只有72岁高龄的张树祺,“中华第一灯”的制作神技面临后继乏人的情况。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千角灯”不能随着市场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非遗传承前景不容乐观。
为挽救“千角灯”的制作技艺,莞城文化服务中心开设“千角灯”制作培训课堂,招募、组织有兴趣学习技艺的市民学习技艺课程。此次我们有幸邀请到莞城文化服务中心方树贵副主任,关于“千角灯”传承进行相关访谈。
图一:小伙伴们出发啦
小记者:千角灯作为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今的传承发展中遇到了什么困境?
方主任:其实千角灯就目前来说,因为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现在不为别人熟悉有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制作过程比较复杂、耗时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小记者:有没有考虑利用现代新的技术,让千角灯得到更好的传承?
方主任:千角灯的开发我们一直在思考,包括之前也有3D打印部分灯体部件。但是说实话,“千角灯”有一千个角,要展现它全部元素是不可能的,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找专业的人士,甚至要有一些改进的方法,我们也在想办法去做,这当然有一个过程,慢慢地去研究,包括我们产品的设计、开发等,另外你要做一个产品,市场得到一个检验的话,是需要时间的。
图二:莞城文化服务中心方树贵副主任接受采访
小记者: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东莞有几项非遗的传承人已经离世,这对传统手艺未来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请问政府方面有哪些措施去抢救这些传统手艺?
方主任:以千角灯为例,我们在传承这一块的确面临很大的问题。通过向社会招募学员,为真正喜欢的市民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和场所,就解决了手艺传承的问题。我们将工艺制作过程通过视频录制、文字记载下来,对恢复、保存制作工艺也是有很大帮助。
小记者:“千角灯”传统文化进校园,您对大学生有什么期望?
方主任:希望多一些高校像新华学院这种做法,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mj/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