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灯塔怎样才算活好了这一生

前阵子,有朋友打趣说,我是他的灯塔。我笑着想,我怎么可能做灯塔,能成为别人灯塔的人得多了不起啊。

你要问起我的灯塔是谁?有很多,曾国藩算一个,乔治马歇尔将军算一个,王阳明算一个,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村上春树,石黑一雄,索尼盛田昭夫,英特尔安迪格鲁夫都是我的各个方面的灯塔和偶像。

但如果你要问起唯一性,就是如果只能说一个人的话。我首推本杰明.富兰克林。如果只读一本自传的话,我首推你读一读《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的起步很低。

年,富兰克林的哥哥从英国带回来的印刷机和铅字使得富兰克林开始在哥哥手下做起了学徒,当起了一个印刷工人,他签署契约的时候才十二岁。可富兰克林和别的学徒不同,他通过印刷行业认识了一些书商学徒,就和他们借书看。晚上借了一本,一晚上看完,第二天还回去。大量的阅读和对知识的渴望让他认识了更多的同样热爱读书的朋友,并因为这些,他的写作技巧持续迭代了起来,生活技巧也在不断打磨。富兰克林不是一般的读书人,他很讲究实用性,读了吃素的书,他就尝试吃素,读了讲述标点符号的书,他马上就把自己文章的标点符号更好地运用起来。他就像个实时更新的软件,不断通过阅读,请教他人的输入,然后通过练习输出,让自己越来越精进。

越来越大胆的富兰克林尝试自己写文章匿名发表,也对当学徒早已厌倦不已,最后和哥哥决裂了。17岁的富兰克林孤身一人从老家波士顿出发,来到费城自谋生路,在另一个书商下谋生计,同时,继续大量和他人交朋友,大量读书。

年,22岁的富兰克林在经历了各种奇妙的从商经历之后,找到了一间出租房,开始创业,并把自己认识的大部分聪明能干的相识组成了一个俱乐部“共读社”,更重要的是,在22岁这一年,富兰克林结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对宗教的理解,他打算摒弃那些宗教的套路,给自己制定了一套道德完善计划,美德13条。为了确保这13条得到务实的贯彻,富兰克林以周为单位,每周践行13条中的一条美德,这样一年每条美德就能轮4次。13条美德从建立的伊始,富兰克林就践行了一辈子。

我订了一个小本子,一项美德占一页。每一页用红笔画上竖线,一行代表一天。我决定一周对一项美德严密监视,依次执行。这样,第一周我就对节制严防死守,别的美德就顺其自然了。

没做好就标黑点,持续精进,就像一个人给花园除草,一开始不可能一下子都除干净,每次除一点。最后,经过几个流程,经过了十二个礼拜天天查,我看到的是一本干干净净没有黑点子的本子,我感到由衷高兴。

之后的20年时间,富兰克林开始了自己的进击。他印刷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同时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影响力,作为印刷商,自己创办报纸,创办图书馆,还首次在美国创造了虚构文学“穷查理”,自学法语,意大利语等各国语言,组织救火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还当上了邮政局长,还做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和创造,开始尝试电学实验,利用业余时间发明改进了壁炉,还利用自己的领导力组建费城国民自卫队。

年,富兰克林在42岁实现了财务自由,他成为了美国殖民地时期重要的传媒大亨,一年赚多镑(约合万人民币左右)。他把生意交给他人打理,自己正式抽身出来开始从事科学,政治研究,以及游历各国。这本自传写到了年左右,富兰克林完成了作为宾州议会代表赴英请愿,反对领主在殖民地的免税特权之后返回费城。

可他之后的第三段人生才是更加高光的时刻,一生都以自己是英国人为荣的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经历了各种人生历练,看清了英国本土对美国殖民地的态度和政策之后,富兰克林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他站到了华盛顿将军这边,支持美国独立。之后的将近三十年,参与《独立宣言》起草,代表美国和英国斡旋,出使法国努力争取支持,持续自己的发明和研究,奋斗折腾直到八十三岁高龄。

八十四岁,富兰克林与世长辞了。

我一共读过四本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书,他的自传,《穷查理年鉴》,詹姆斯.施罗德的《富兰克林大传》和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富兰克林传》。读得越多,我越觉得,富兰克林的活法是最值得效仿的:

因为他完美地把诸多看似矛盾的活法杂糅在了一起:他既有理想色彩,又无比务实;他既讲究自修自律,又善于交际享乐;他既能理性地思考科学,又能感性地表达文采。这种杂糅让富兰克林成为了一个平民圣人,一个可感知,可模仿的有缺陷的榜样。

从富兰克林丰盛的一生中,我学到了以下五点:

一.要在不太晚的时候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

富兰克林四十二岁正式实现了财务自由。

富兰克林深知金钱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空谈理想,最后多半成不了太大的事业,因为大部分了不起的事业都需要钱。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写过,真正的财务自由不仅仅是有一大笔钱,这背后还包含自己的时间自由(不需要再只为了赚钱而奔波),精神自由(拥有良好的志趣来为自己财务自由后的生活和工作做合理规划)和身体自由(身体健康,没有病痛,躯体有条件可以从事自己所喜欢从事的事业)。

富兰克林这方面做的相当不错,时间自由自不必说,精神也是自由的,他强烈的好奇心让他对自己四十二岁之后的人生充满着干劲,赚到钱后的富兰克林更加伟大:他搞明白了闪电,改进了壁炉,做起了外交官,修改了《独立宣言》,还参与贡献了制宪会议。身体自由他也做的相当不错,他很懂得自我约束,于是让自己的身体陪伴着自己走南闯北还享受了高质量的八十四年生命,直到生命终结前不久,他还在享受着做事的乐趣。

富兰克林真正践行了一条非常重要的金钱观:钱是人生必要的实现自我的一种工具。

二,要采取一种温和正面而又符合人性的自修方式

和曾国藩类似,富兰克林也列下了自己的人生品德修行十三条。但和曾国藩不同的是,他并不要求自己一次就能实现这十三条的所有品德要求,而是一周只践行一条,一年五十二周就能每条品德践行四次,富兰克林还极富创意地自己设计了一个打分总结表来检查自己的品德修行情况,更理性地对自己进行监督。

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他既明白人性需要约束,同时也深知人性所固有的特性。矛盾是永恒的,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矛盾间找到最理想的平衡。

在自我约束和纵情享乐间,富兰克林找到了他最舒适的平衡感。读传记时,我时常感到他是自我矛盾的,既要求自己节俭自律,去见上层人物只穿着朴素的衣服不戴假发,又喜欢住大房子,喜欢喝点小酒。但这种矛盾背后就是人性的真实,认可自己的人性并与之合理相处,学会带点妥协。

这个世界鲜少有人能实现真正的自洽,而真正的自洽也不应该是大部分人生的追求,如果为了实现自洽而忽略现实,好的想法可能最终会酿造重大悲剧。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我的收获—妥协的智慧。

三,要学会并熟练运用商人思维,尤其是妥协的智慧

富兰克林人生第一个大成就是经商,他从经商中学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商业思维—妥协的智慧,这种智慧在他未来人生中不仅仅用于经商,还被用在了他的外交官生涯,政治家生涯中。

最著名的要数在制宪会议中,八十一岁高龄的富兰克林在炎热的费城会议厅里帮年轻人们坐镇。十几个州想统一思想实在太难,富兰克林利用自己家院子优美的环境,自己的耐心和自己的影响力不断试图把大家拉在一起,形成一份妥协出的文件。

作为制宪会议闭幕式的演讲人,富兰克林如是说:

“先生,我承认,这部宪法中的若干部分,我现在还不能同意,但我没有把握说,我将来永不同意这些部分

我也怀疑,不论再开多少制宪会议,未必就能制定一部更好的宪法。因为,等你再召集一批人来,发挥他们的联合智慧,不可避免,也会把他们的偏见、他们的激情、他们的错误观念、他们的地方利益、他们的私人之见,连人一起召集拢来。从这样的会议里,能指望产生完美无缺的结果吗?…

先生,总的来说,我禁不住想要表达一种愿望:’制宪会议中每位对宪法或许还有异议的代表和我一起,就此机会,略微怀疑一下自己的一贯正确,宣布我们取得一致,在此文件上签上他的名字。”

四,要做斜杠青年,让不同斜杠间产生协同效应

斜杠是能协同的,不要认为你从事的才是正事,那些和你的“正事”不相关的事儿都没有意义。

作为斜杠青年的祖师爷,富兰克林身上就体现着这种协同:

印刷工人富兰克林爱好读书写字,给自己未来自己办的报纸打开了局面,并运用自己的写作才能出版历书赚了很多钱,结合自己的生意实现了财务自由;商人作家富兰克林喜欢研究自然现象,发现了闪电和电是一回事,并发明了避雷针,他的科学成就让他在欧洲享受了巨大声誉;科学家富兰克林关心时局,科学带给他的巨大声誉帮助了他的外交官生涯;因为自己长期的写作坚持,富兰克林修改了《独立宣言》最重要的一句话;多年从商养成的妥协智慧又帮助他在制宪会议上大放异彩。

这就像乔布斯演讲中说到的,人生有许多个看似不相关的节点,但将来总有一天他们会串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除了要培养人生的深度,培养人生的宽度和广度也一样重要。

五,保持好奇,力争活得久一些

最后,因为浓烈的好奇心和极强的自律精神,富兰克林在自己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活了个够,他尽量实现了自己生命可拓展的所有边界,把自己的天分发挥到极致,把自己的职分尽到充分。

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就是浓烈的好奇心,人要持续对生活和生命保持喜悦,探索欲和新鲜感,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始终保持鲜活。

关于人的一生究竟应该如何度过,有各种各样的答案,对我来说,我30岁那年给了自己一生一个定义:

我希望我的一生能:

“健康,丰盛地实现自己的爱,天分和职分。”

我们要健康,尽可能去活的久一些,我们的一生要足够丰盛,尽可能去理解自己,了解世界,让自己活得精彩。

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作为人类,我们要让自己的一生实现爱的追求,亲情,爱情,友情都要充分经历和体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天分,不浪费上天赐予我们的灵性;我们更要充分实现自己的职分,通过职分的努力,让自己的天分更好地发挥,让自己能为这个世界作出些许贡献,让大我在小我的不断精进下,产生无我,最终和世界融为一体。

我很感激本杰明富兰克林,因为他用自己的一生,让我们这些后人见证了这样的活法。

格雷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tc/6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