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捕到养再到护渔,看灯塔村这位退捕渔民上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家住乌沙镇灯塔村村民陈文学过去是一名老渔民,由于村庄坐落在长江边上,这里大部分村民“靠江吃江”,祖祖辈辈多以打渔为生。“我自小就生活在江边,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就开始打渔。过去长江的水质很好,鱼也多,后来大家捕得狠了,慢慢鱼也就变少了。”今年50岁的陈文学和同为渔民的妻子汪彩红一起打渔打了大半辈子,他坦言这么多年在长江捕鱼讨生活,十分辛苦。“也想过要上岸干点别的事情,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去转行。”

转折发生在年底,随着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正式启动,心里早就有所准备的陈文学终于决定自主创业,他利用村里废弃的荒地,共流转了一百多亩地挖塘发展起了养殖业。从过去“捕鱼”变成如今上岸“养鱼”,今年一年纯收入5万多元,“以前捕鱼是体力活,还得看天收,现在养殖是技术活,生活越来越稳定了!”陈文学发自内心地感慨。退捕后,他上缴了自己的渔船、渔具,享受到了11万多元的补贴,手头上更宽裕了,鱼塘的生意越做越大。为了提高养鱼效益,陈文学特地从镇上的水产技术员那里新引进了贵池水特产秋浦花鳜鱼苗。不仅如此,他还请了村里两名退捕渔民在鱼塘干活,在自己实现上岸致富的同时也带动其他退捕渔民一起“上岸”。

今年1月1日起,一场“禁渔十年”的攻坚战在长江流域全面打响。坐拥76公里长江岸线的滨江之城贵池积极响应号召,全区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年12月1日,全区启动长江贵池段流域全面禁渔。年7月25日,区河长办发布第一号总河长令,坚决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年7月6日、7月11日、7月30日区委区政府连续召开会议专题部署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会议无一不强调,要扎实做好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推动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贵池)经济带行稳致远发展。

“十年禁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不但是长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休养生息,更是保护长江、为子孙谋的百年大计。

“这么多年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哺育着我们,当然希望自己能尽一份力保护好长江!”以前“靠江吃江”,现在“靠江护江”。今年,陈文学主动申请加入了长江禁捕乌沙联合执法基地护渔队,从过去“捕鱼”到上岸“养鱼”再到上船“护渔”,陈文学的身份转变,折射出贵池这座滨江城市在长江禁捕退捕工作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为了让上岸的渔民有稳定的生活,今年7月份,我区制定了《池州市贵池区长江流域专业渔民退捕转产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渔民退捕转产的目标任务、实施范围以及补偿和保障办法,帮助专业渔民顺利上岸。同时根据渔民意愿和自身条件,由人社部门牵头,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岗位信息等服务,并优先推荐公益性岗位就业,确保渔民退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开启新生活。

渔舟唱晚,作为古老的一种生产生活方式将留存于记忆。摈弃了传统粗放的谋生手段,我区退捕渔民正在驶入幸福小康的新“航道”。

来源:宝地贵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xw/78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