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质量的保护有翅膀者点赞
——聚焦辽宁倾情守护鸟类栖息家园
王秋萍
春风送暖,候鸟飞回。今春,无论是在我国海岸线的最东端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还是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大连老铁山;无论是在辽河的入海口盘锦,还是在辽西腹地的朝阳白石水库湿地,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候鸟翩跹而来,在辽宁停歇,补充给养,繁育生命。
候鸟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一睹鸟类迁徙盛况。观鸟的人们拿着“长枪短炮”,场面蔚为壮观。人鸟共家园、人鸟共蓝天,构成了一道靓丽风景。
候鸟飞来的多少,某种程度上是检验环境好坏的一把标尺。如果适合生存、有吃有喝、无捕无杀,候鸟自然会喜欢停留,不愿离开。辽宁省林业厅工作人员介绍,本应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越冬的东方白鹳已连续多年在旅顺口区张家村越冬,不再南飞。
东方白鹳为世界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目前仅存只左右。村民们为了保护这一珍稀鸟类,组织专门的人员给鸟儿投食、救护,自掏腰包,在所不惜。耕耘总有收获。张家村的苹果、大樱桃、葡萄因注册了“美鹳”品牌而一路畅销。
自发爱鸟的人不仅有普通村民,还有林业部门的普通工作者。白清泉,从事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工作已15年,他不顾生命危险探寻未知的鸟类栖息地,不间断地进行水鸟监测,热衷于野生动物保护公益宣传,自年以来,连续在CCTV13套直播节目中为鸭绿江口春季迁徙鸟类做宣传,热心担任解说嘉宾。
辽宁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通道上,动物地理学位置特殊,鸟类资源丰富。全省现有鸟类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32%。辽宁是世界性濒危鸟类丹顶鹤繁殖的最南限、黑嘴鸥的最大繁殖地、白鹤的较大迁徙停歇地、白尾海雕和遗鸥的重要越冬地、黑脸琵鹭在国内的唯一繁殖地。
为了保护好鸟类等野生动物,全省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打造鸟类迁徙绿色通道,倾情守护鸟类家园。摸清家底,开展第二次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严格保护,对候鸟等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繁殖地、越冬地、迁飞停歇地和通道及集群活动区进行巡护看守,对餐馆饭店、花鸟鱼市、集贸市场等经营利用场所开展监督检查;广泛宣传,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重要纪念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省连续举办了7届法库国际白鹤节。全省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75处,面积.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6.3%;湿地保护总面积达.5万亩,保护率达到42.5%。
辽宁保护野生动物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认可,先后有6个市(县)被授予“中国野生动物之乡”荣誉称号,分别为:盘锦市“中国黑嘴鸥之乡”、西丰县“中国梅花鹿养殖之乡”、法库县“中国白鹤之乡”、宽甸县“中国东北林蛙之乡”、灯塔市“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之乡”、长海县“中国黄嘴白鹭之乡”。
有质量的保护,也得到了有翅膀者的投票。现如今,在朝阳白石水库停歇的大小天鹅约有只,雁鸭类达到2万多只,而在年初次蓄水时仅发现多只天鹅。环境的改善,吸引大批候鸟,还带动了每天近2万人到此观光游览,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鸟类等野生动植物资源,辽宁省制定了三年滚动行动计划,野生动植物保护行动已纳入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全省将严格保护珍稀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改善栖息地质量,为珍稀野生动物生存繁衍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增加自然保护区数量,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增强保护能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mj/1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