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照慧丨深切缅怀我人生暗夜中的灯塔吴

前言

人生中有很多缘分,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因缘际会也好,量子纠缠也罢,在不经意间突然会触动心底最深最真挚的感怀。

非常偶然的机会,外交学院同窗好友蒋涛问我可否有时间参加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民间国际交流与国家形象塑造”座谈会,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吴建民院长,这个名字上次听到心底一颤还是年6月18日。那天,老院长因车祸与世长辞,我犹记得当时在国外参加一个文旅的国际论坛,当时晴天霹雳般的震惊让我久久难以平复。

猛然记起,再过两天就是他老人家离开我们7周年的日子了,这个活动对我而言就像重新点燃了久久埋藏心底十五年的一株火炬,照亮当时在暗夜中苦苦摸索人生方向的一个迷茫青年。

——年6月16日

今天的活动我提前一个小时就到了,翻阅着秘书处递给我的缅怀吴大使的书籍资料时,看到诸多不同视角缅怀吴建民大使的伟大,书籍资料照片中老院长的音容笑貌,儒雅风范、睿智洞察依旧让人神往。眸然发现,作为当年外交学院诸多学子中的一员,是多么幸运与吴院长结缘。逐渐意识到自己原来创业十年,从来没离开过外交学院及老院长的影响,当年苦苦追寻外交梦的过往一一历历在目起来。

年,我从一所普通的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毕业,由于在学校还算刻苦努力,毕业之际拿到了两份金光灿灿的offer:一家美国文化公司的工作邀请,另一个是外交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那时自我感觉良好的“就像是一只狂妄的井底之蛙”,相信自己未来一片光明。

而命运,总是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当头棒喝。自我膨胀之下,往往伴随着盲目性和虚荣心。对于一个出身贫寒的农村孩子来说,能够凭借自己的英文专业优势去美国工作,接触更广阔的世界,赚美元偿还自己大学欠下的助学贷款,无疑充满诱惑;但内心对外交学院、对外交舞台曾经向往的声音,被选择性地忽略了,当时迷茫不清的我给了自己一个安慰式的解释——“我可以先去美国工作一年,跟外交学院申请保留学位,一年之后回来再去读”。

然而,等美国签证办好、一切准备就绪之时,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工作机会也随之烟消云散,外交学院的答复此时也随之而来——“保留学位申请不予批准”。毕业在即,曾经校园风云人物的我却成了彼时最没有出路的人。突然间,犹如“丧家犬”般地开始仓促调整人生轨迹。从巅峰到谷底,那份曾经的骄傲和自负让我放不下自我,更一时难以承受这个打击。

当时女友(后来成为太太)在广州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已经一无所有的我怀着“只剩下女朋友没跑”的紧迫之心去了广州,进入一家只有五人的小公司做销售,每天奔波在三元里的黑人区里推销汽车刹车片,月薪两千元。广州破旧的老街道磨破了我的鞋底,我怕梦想也要被磨平了。为了生存也为了能继续读书,于是我辞去了卖刹车片的工作,应聘到广东工业大学教英语,边教书边考研,巧的是,那个学院竟然叫“自强部”。

很多人生的终极问题,只有在最困顿的时候才会去思考,但这些问题往往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但最难的是仅凭个人万万是难以突破的,找回梦想谈何容易啊!

广州当时已经11月份,但依然燥热,每天晚上辗转反侧,一会儿信心百倍,一会儿无比沮丧。万般迷茫之际,我鼓起勇气,不抱任何希望地给素未谋面的时任外交学院院长的吴建民写了一封长信,一股脑地倾诉自己的种种困惑、迷茫,甚至抱怨、痛苦。那封信整整写了一个星期,重新写了五次才敢寄出去,从网上找到外交学院地址,直接寄给了院长办公室,那时压根就没有抱任何希望。

当时在广州街头遭遇了一次抢劫,人生灰暗到极点,当时瘦到不到一百斤,每天都摇摇欲坠到地狱般的浑浑噩噩。我当时看不到任何希望,也不抱任何信心,过一天是一天的,如行尸走肉般。

当时已近年底,我并不打算回家过年。突然有一天,我收到来自外交学院的一封信,那是梦寐以求的梦想之地的声音,我当时用颤抖的手打开那封信,竟然是吴建民院长的回信。字字句句都是关切和鼓励,是对一个迷茫困顿年轻人的无限鼓舞,他充满智慧的话语犹如暗夜中一株耀眼的火炬,一下子点燃了我的希望之火。

十五年后,我依然能回味起当年的激励和振奋。十五年来,这个字的短信,每每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都会再翻阅,每次都能感受到激励和动力。吴院长对一个素昧平生的年轻人的殷殷之情真是伟大至极,重燃一个人的梦想,真心功德无量。这份善意的传递和鼓舞,在那一刻及今后的若干年后都将重塑我的人生。

从那之后,我才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成为一名吴大使那样的外交官”是那段岁月里我脑海中的主旋律,那种刻在骨子里的情怀和梦想终于浮出水面:我想要以外交官的身份去看看大千世界,想要代表中国在世界上发出声音,想要以一个官方大使的身份去传承并发扬中国的文化……而实现这一切的第一步,还是要重新考回那被我“弄丢的”外交学院。

三年后,尽管一而再再而三经历苦难和挑战,我最终还是如愿以偿,考回了外交学院。至今我仍然珍藏着两份录取通知书,但遗憾的是入学后才发现吴建民院长已经离任了,他回信给我的年是他最后一年执教外交学院,我本可以有更多机会当面聆听吴院长教诲的。

在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读研的那段岁月,我读完了吴院长的所有书籍,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mj/111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