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她,不是因为这张脸
越柔韧的东西,越不易摧折
●●●
年2月,战后的上海滩弥漫肃杀。门外冷雨厉风,军政部审判庭上,一位锦衣女子缩在阴影里,曾经唇红齿白的娇艳而今变成惨白。
“你叫李香兰,在北平念书的时候用了潘淑华这个名字,这难道不是你作为中国人的证据吗?”法官冷冷地问。
“不是的!”女子抬头,焦急地哭喊,“我真的是日本人,真是日本人啊!我叫山口淑子,我父亲山口文雄……”
庭下一阵骚动,有人大骂她“臭不要脸”,更多人骂“文化汉奸”。谁也不相信这个操一口京片子的女人是日本人,人们只想这个战时替日军卖弄价值观的女人,跟那个汉奸格格川岛芳子一样速速领死!
讽刺的是,就在2个月前,上海歌后李香兰还是十里洋场上的新晋女神,独唱会一票难求。
很多人感叹李香兰是个被时代操纵、被政治玩弄的悲情女人。的确,25岁之前,她每天都在“中国人还是日本人”的身份错位中纠结,因为无知而成为政治宣传的提线木偶。但25岁之后,她开始勇勇敢敢主宰命运,坦坦荡荡分辨是非,终于赢得原谅、尊重,赢回爱。
身份错乱
抗战8年正是李香兰大红大紫的8年。直至成为艳冠群芳的上海歌后,人们至多对她混血般的完美面庞偶表惊奇,却从未质疑她“才貌双绝北京姑娘”的身份。
山口淑子,这是李香兰本名。出于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加以当时日本举国对“满蒙”的建设热潮,山口淑子的父母很早便从日本移居中国东北。年2月,她在奉天(今辽宁灯塔市)出生。
13岁这年,山口淑子被父亲旧友、亲日派沈阳银行总裁李际春收为义女,从此有了一个中国名字:李香兰。同年,她化名“潘淑华”进入北平翊教女校学习汉语。自小受家庭熏陶,加以勤学苦练,她的汉语很快说得跟日语一样流利。
▲年,山口淑子被李际春将军收为义女
随着中日关系恶化,国内反日情绪高涨,北平学生开始大规模游行,十几岁的李香兰每天胆战心惊,本来化名只求方便,这下却不得不紧紧隐瞒自己日本人的身份,以保周全。
这天,李香兰跟同学去悼念“一二九运动”死难同胞。群情激奋下,有人说要去参加红军抗战,有人说要找国民政府参加抗战,轮到李香兰,她急得不知道要讲什么,结果讲了一句:我要站在北京的城墙上。
“我要站在北京的城墙上。这不是想好了的,是一瞬间想到的。”李香兰在自传中说:“站在城墙上,从外面打来的是日本枪弹,从城墙里面打来的是中国的,不管被哪方面打倒,我都注定第一个死去。那也是最适合我这一身份的。”
时局变幻,她不由自主地被推进一个身份谎言,从此只能以更多的谎言去遮盖。
傀儡出演
8岁那年,李香兰为治肺病,在竹马之交、白俄女孩柳芭的介绍下学习声乐以调节气息。谁也没想到,这一无心之举却触动了李香兰的命运机关:她的花腔女高音一学成才,天赋了得,13岁时,以“李香兰”之名参加“满洲新歌曲”的选拔赛,一唱成名。
崭露头角的李香兰迅速获得日本伪满洲势力的白癜风的最初症状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mj/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