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曲记忆石臼所灯塔建设之前后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各地土匪猖獗,可谓“遍地开花”,土匪队伍杂如牛毛,一天就曾有13家骚扰石臼所,每到一处抢劫一空,百姓民不聊生。尤其民国二十年九月(年),刘桂堂(刘黑七)率多土匪由莒县窜至日照沈疃一带,9月22日攻陷日照城,县长胡相蘅被掳,24日退出县城,抢掠人畜窜至莒南坪上。次年县城复有,秋天刘桂堂又向东挺进,沿路大肆抢掠后进入日照境内,欲围打石臼所。

时任石臼所商会会长的贺仁庵出生于清光绪十三年(年),在一个民族资产阶级兼大地主家庭里长大成人。已44岁的贺仁庵正是创家立业的风华年龄,家庭事业一顺百顺。为了石臼所各大商号、货栈、旅馆免受骚扰,也为了城墙内外居民免遭土匪蹂躏,作为会长的贺心急如焚,马上召集商会会员一起共商对策,怎样对付这帮杀人不眨眼的土匪。众人一致认为,石臼所现有的力量难以抗御强匪,因为事先没有共同防御准备,所以根本没有共同防御的能力,再说土匪离石臼所仅有两三公里,准备时间太短故无计可使。在惴惴不安中有人提议“凑份钱求助沈鸿烈市长帮忙”。贺仁庵顿时喜上眉梢,觉得此法甚好,认为此计可行,加上这么多年和沈鸿烈的交情(贺仁庵在青岛馆陶路的长记轮船公司得到沈鸿烈的鼎力支持,有轮船十艘之多),沈不会不给面子,也不会不出面干涉的。于是凑足了银两,专程来到青岛找到了海军司令兼青岛特别市市长沈鸿烈。

沈表示同情、并答应出兵救援。但是怎么个救援法,是去海军还是去陆军既方便又顶用?这还有待细细分析;同时面授计策说,“你赶紧先回石臼所,立刻组织、准备好你现有的人员、枪支、弹药和必备的物资,将所有城门用沙包、杠木都杠起来,只留东门让行人白天走,夜间全部关闭,实行宵禁;城墙上轮流站岗值哨、荷枪实弹,尽量先和刘黑七周旋,在银子上讨价还价,争取充足时间,坚守待援;我这里尽快安排将士和器械赶赴石臼所。”

贺仁庵连夜回到石臼所,向同仁们细细说明了沈的意思,大家都非常高兴,也非常有信心,也有了希望,于是各自分工做好准备。

转眼七天过去了。土匪在林家滩西岭、明望台以南等地已扎下了大营,他们步步紧逼,多次派人明说暗劝、连哄带骗,威逼利诱,说只要拿出多少多少银两、多少多少物资就免遭灭顶之灾。石臼所势如累卵,危在旦夕,急得贺仁庵和伙计们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这天,沈鸿烈终于来电报,告知“军舰和将士于今夜到达石臼所,请贺做好接舰准备”。

晚上10点多钟,东海和前海海面上突然射来了无数道“电光”(80岁以上的老人称电光,也就是现在的探照灯),非常刺眼,巨大的光柱从船头到船尾不停的在天上、城墙上和海边交叉着扫来扫去,时间持续一个多小时,把个石臼所天空照的通亮。为什么要如此照呢,原来,沈鸿烈派来的这艘军舰因为没有岸上灯光指示靠不了岸,故要求岸上支援。这时贺仁庵和会员们以及众多乡亲,带着大量煤油和木柴来到“龙王庙”门前,点燃了六堆用煤油浸过的木柴,海边烈燃熏天,人声鼎沸,火光和呼声把军舰安全引渡到岸边。

再说这土匪刘黑七,他把军营按扎在离石臼所以西、以北约3公里的地方,形成半包围圈,多土匪虎视眈眈的盯着石臼所,只等机会就要攻打石臼所城墙。结果晚上的一顿“电光”横扫石臼所夜空,如同白昼。刘黑七不知海上来了多少军舰和多少部队,但他清楚的知道贺仁庵和沈鸿烈的深交,他也料定沈鸿烈肯定会派大量的救兵、军舰和弹药来支援的,但他确实没有想到救兵会来的这么快;还是好汉不吃眼前亏,趁黑夜,马上撤退队伍。于是,贺仁庵不费一枪一弹,歪打正着,用几轮“电光”神不知、鬼不觉的吓退了威震鲁东南的土匪头子刘黑七,保证了石臼所及周边仓库、货栈、旅馆的安全,保证了所有居民人身安全。

韩复榘的陆军八十一师师长和军舰上的将士很是高兴,他们有好吃的、还有好喝的、更有好玩的,但他们却不知道土匪在哪里,不知道是否真的有土匪,在石臼所住了几天后就返回青岛。

为了感谢沈鸿烈的出兵援救,商会同仁们委派贺仁庵等一行带着银两随后到青岛找到了沈鸿烈市长,代表石臼所父老乡亲和各大商号感谢沈的支援和关爱。沈市长风趣地笑说,“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再说,也没动我一枪一炮,更何况,我的士兵有吃有喝,高兴都来不及,哪能要你的钱;拿回去吧,放在有用的地方。”经再三推让,沈市长还是执意不留,最终也没有留下(究竟凑了多少银两已无从考证,但石臼所的十大商号多拿一点,其他商号少一点是个事实)。

贺仁庵又带着这些银两返回石臼所,随后召集了各商会会员,详细叙述了去青岛怎样和沈鸿烈汇报、怎样得到沈的同情和沈拒绝接受银两等详细过程;最后又把银两的处置问题提了出来,征求大家的意见,看是退还各位呢还是暂放到商会,还是抓紧购置军火,添置丁员。要求在座各位拿出方案。大家纷纷议论,无法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当说到军舰靠不上岸需要有指示灯时,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建一座灯塔,然后立一块纪念碑,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给进出港的船只和过往的船只提供更多的方便,第三还可以纪念沈市长的无私支援。这个建议一经提出来,立刻得到众人的拥护,特别是贺仁庵更是异常兴奋,他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主意。于是,马上派人去青岛请建筑设计专家设计,安排土、木、铁工施工;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于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在隆重的锣鼓、鞭炮声中开工。

历时近半年的时间就地取材,人扛肩抬,一座五层高,黑白相间的灯塔就豁然矗立在“龙王庙”东南隅三面环水的高高礁石上。这个来之不易并具有特别意义的灯塔给石臼所乃至鲁东南地区海上贸易往来带来了极大方便,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黑夜船靠不上岸耽搁货运或因风浪袭击丧失生命。人们高兴之余“饮水思源”,决定在灯塔下面建一座纪念碑来纪念沈鸿烈的恩德。于是请设计师设计,请莒南大店翰林庄陔兰为其撰写碑文,请能工巧匠篆刻;一座“沈公纪念之碑”牢牢的镶嵌在这座当时是日照县最高的建筑物上,成了永久的历史。灯塔完工后需要命名,考虑到沈鸿烈字叫做“成章”,故曾命名为“成章”灯塔。据说当年沈鸿烈特别高兴。这真是:不费一枪一弹,成就了一座完整无损的石臼所,免遭土匪屠戮;几束探照灯光,吓傻了一个杀人成性的刘黑七,连滚带爬逃遁。灯塔的建成和使用,揭示了石臼所人不忘恩典的高贵品质,显示了石臼所儒商们诚信为民、诚信做事、造福千秋的睿智。

次年三月,灯塔和纪念碑相继落成,报青岛海关批准,选择吉日启用,沈市长因忙于公务不能亲自前来石臼所,特派他的贴身秘书徐冠群参加了石臼所灯塔的落成剪彩仪式。

据实际调查了解,该灯塔坐标为北纬35°22′54″,东经°33′24″。使用材料系当地花岗岩石,塔形状为棱台八边八角形,四层之上外加一瞭望平台。一至四层是纯花岗岩石砌垒的,五层是顶层,是瞭望室,木墙,玻璃门窗。瞭望台之上有一八角塔冒,什么材料不详,煞是漂亮;现在的五层已不复存在,不知何年代拆毁。底层占地面积约20平米,进入灯塔的门面向西,在五间红瓦石墙屋的最东间内;现在塔的顶层约5平米,灯高1.4米,整个灯塔现在高14.5米,年塔竣工时五层通高16.6米,体积约88立方米。塔里面墙面为圆柱体型,水泥抹面一直到顶,逆时针旋转向上的石头水泥抹面楼梯,楼层之间为木质结构,每层靠近楼梯的三个面各开一个方窗,共12个窗;最上层只有躬着腰敞开小木门才可以上到平台。外面页岩垒砌,水泥勾芡,每层比下一层侧面少10—15公分,高度则每层页岩数比下层少,即底层22层页岩涂白色;二层20层页岩涂黑色;三层15层页岩涂白色;四层13层页岩涂黑色;五层瞭望平台涂白色,周边铁围栏围一圈;上边安装一圆鼓形玻璃外罩,内有较大强发光装置,夜间按照特定时间间歇发光;据说晴朗的夜空可以照射13里以上。年正月十五晚,跟随二舅去日照城看完焰火,在日照城东岭就能清楚看到灯塔顶上间歇照射的光芒,当时觉得这个地方太神秘了,恐怕一生也未必能上的去。有幸的是,年因交通部在鲁南选港需要,笔者曾有机会进入灯塔,并在塔顶上用了近一年时间,使用德国经纬仪进行海上测量工作,上上下下近百次,取得了大量建港需要的数据。风雨沧桑几十年,应该说这个有特定意义的航标灯塔为日照海上航行、为船舶导航、为确定船位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给轮船安全靠岸奠定了坚实基础,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年初夏一个凉爽天气的上午,朋友带我访问了这座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接待的人告诉我们:“这块石碑原来在院内东屋里的北山墙上,整个山墙看不出碑的模样,为了建设自行车棚在拆掉漏雨的东屋时发现了用黑砖封闭的碑面,拆掉了黑砖才露出现在的石碑,但碑面上的字就已经被破坏了。”我发现她在说这话的时候表情一般,看不出我们渴望想得到对这所文物了解的意思,当然了,她是一外地人,对灯塔的了解几乎没有,让她说出个所以然是不可能的。

为真正弄清楚建塔时间和碑文内容,避免传说和史志记载在时间上发生碰撞,笔者邀请到了时年76岁的语文、历史老师刘家懋先生,于中伏最炎热的一个上午,再次访问了这座灯塔;我们用摄像机记录了灯塔全貌,从院内平房上爬到纪念碑的最顶端,抚摸着碑额顶上的镶碑石,仿佛通过了76年的时空隧道,零距离记录了纪念碑的内容。在一层塔正南面有一花岗石镶边的纪念碑,通高4.4米,宽度1.52米,净碑宽度0.92米,镶边向外凸出约30公分,镶边的顶端是三块艺术石块衬托,呈拱券形;两边的石块弯曲向下,像是女士翻卷的齐肩烫发;碑的上端是半圆型、青色花岗石的碑额,用篆字自右至左刻写“沈公纪念之碑”,碑身是当地花岗石,碑文自右至左竖写,内容大致为“东北海军舰队司令兼青岛特别市市长沈公纪念之碑日照滨海××二十年九月县城沦陷次年十月×××…陆军八十一师师长××秀……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三月岁旅……日照县商×××立”等,约多字,涉及石臼所各大财团和商会、民团及日照城里部分财团、另外还写了一些什么赞美的词汇。由于年代久远,又没有人刻意保护,加上不知什么原因,什么人用什么工具在什么时间将部分碑字肆意砸掉,又用白灰将整个碑面涂抹,导致整个碑面内容无法确认,镶嵌部位部分破烂不堪。有幸的是,我们通过对残缺碑文的分析研究,尚能确认。至此已经明白,石臼所灯塔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十月(年11月),竣工、剪彩于民国二十二年三月(年4月),这同其他史书上记载的时间稍有出入。写了以上这些,目的是尽量还原历史真面貌。

年,在黄海一路最东端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灯塔,这个始建于的老灯塔被替代,成为一座见证石臼兴衰和重生的重要建筑。

作者为东港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本文原载《海曲》年秋刊,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北京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tc/57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