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莎莉文老师,海伦凯勒
曾经以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一本教导人自强不息的书,然而在完整地看过这本自传之后,我感受最深的是海伦·凯勒在黑暗中经历的满满的爱。
听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海伦凯勒是位盲聋哑人,她曾经历了黑暗、彷徨和迷茫,但她却克服了几乎所有困难,成就了她自己。
除了她自身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坚强不服输是性格,还有一位重要的人,一直陪伴着她,这个人就是莎莉文老师。
她说: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候是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老师到我家的那一天。她来之前我所过的生活和她来之后的有天壤之别,每每回首此时我都不禁感慨万千。
到底莎莉文老师做了什么,能把一位残疾女孩,培养成一位伟大而优秀的女性。
01用行动接纳孩子
在自传中,海伦不止一次提到她对莎莉文老师的爱和感谢。她说:
“光明!给我光明!”这是我的灵魂在无声地呐喊。就在这时,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时,爱的光明终于照耀到了我的灵魂。
莎莉文老师,是海伦的父母几经周折找到的适合她的家庭教师。
第一次来到海伦家时,海伦只有6岁,因为妈妈刚生下妹妹,无法再专注于她,她把妹妹视为抢夺母亲的敌人,没有语言的交流,她彷徨、孤独。
但莎莉文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给了她一个坚定的拥抱,让海伦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包容。
02用合适的方法教育孩子
教育一个6岁的孩子,尚且不容易,更何况这是一个盲聋哑孩子。这注定着莎莉文老师在教育海伦的过程中,是困难重重的。
第一,游戏教学。因为海伦听不见发音,也看不见东西,这意味着,海伦只能通过触摸学习。
所以,莎莉文老师采用游戏的方式学拼读。先让海伦摸某个东西,再在她手心拼写出这个词,然后反复多次,再请她自己拼出来,像玩游戏一样。
海伦·凯勒写给罗斯福总统的信这个方法激发了海伦的学习欲望,她开始知道世界原来那么丰富多彩,她找到了与世界交流的方式。
此后,莎莉文老师用拼字的方式带她走进文学的世界、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与人对话。
第二,体验式学习。虽然,莎莉文老师用拼字游戏的方式,教会了海伦一些简单的单词,但海伦很难分辨一个物体在不同状态下,仍然是一个物体这个概念。
在电影中,海伦·凯勒学习水的过程比如在学习“水”和“水杯”的时候,海伦曾因为常常混淆而发脾气,莎莉文老师继续要她拼读,而是带她去花园里散心,在经过水井的时候,莎莉文拉着海伦的手,让她触摸清凉的水流,然后告诉她,这就是水。
这样的体验式的方法让海伦懂得了用心去感受事物。
第三,坚持与海伦对话。莎莉文老师一直把海伦当作正常人一样,与她对话,不厌其烦地回答她的问题。
因为她知道,只有真正去交流,才能让海伦融入社会,像正常孩子一样快乐。
刚开始,她不断地告诉她身边的事,慢慢地海伦也会主动去说话和问问题,只不过他们用写的方式。
莎莉文老师从未怠慢海伦的问题,总是用她的方式引导海伦去思考。
有了对话和交流,海伦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从思考自己到思考大自然,甚至思考人类的发展,莎莉文老师的交流培养了海伦独的思考能力。
03用爱心和耐心陪伴孩子
海伦是莎莉文老师的第一位学生,也是最后一位学生。与其说莎莉文在教海伦,不如说她是用生命在陪伴海伦。
对海伦来说,学会认字只是人生的刚刚开始,她有越来越强烈的学习欲望,想读大学、写文章、做慈善,她越来越想突破自己身体的禁锢,去融入世界。
为此,莎莉文老师陪伴她去学习说话,每天继续为她读书,为她翻译非盲文的课本,供她学习并考上哈佛大学,陪着她去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在海伦遭遇“剽窃”事件的时候,屡屡鼓励她重新开始写作,就这样,陪着陪着就是50年。
海伦曾认真地问莎莉文老师,为什么能为她做这一切,莎莉文老师只微笑的说“我喜欢海伦”。
莎莉文老师年去世前,在遗书中回忆海伦,说“海伦进入了我的生活,我希望她爱我,我爱她。”
因为爱,所以一路陪伴,可以说莎莉文已经不只是一位老师,而是海伦心中的灯塔,一直为她照亮通往自己心灵的道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xw/1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