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科学探索道路上的灯塔,AIAR

近段时间,各大媒体都在热议“好奇心”这个话题,要从娃娃开始引导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关于小孩子好奇心这个话题,我深有体会,因为我有两个小孩,每天都追着我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问题很烧脑,但是很欣慰,因为这就是小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自然就有学习的动力。看到两个小孩的好奇心这么强,我欣慰之余略感忧虑,因为我个人的水平和能力有限,不可能满足孩子的如饥似渴的求知欲,当我的“半桶水”满足不了小孩的时候,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该如何保持呢?相信很多家长都有我同样的忧虑。我认为,培养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父母的启蒙作用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需要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相关教育部门通力协作,建立完善的科普教育制度和流程,加大科普教育的投入,加强科普教育模式的创新,久久为功,才能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素质的青少年群体。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历,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好奇心是非常神奇的力量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因此,好奇心既是个体积极学习的源泉,更是强大动力。在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的成长,都源自好奇心。例如:伽利略因为对吊灯的摇晃产生了好奇,然后发现了单摆定律;牛顿因为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然后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因为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产生了好奇,然后改良了蒸汽机。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充分证明好奇心对个人的成长,对科学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I+AR赋能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如果将好奇心比喻成少年儿童脑海中刚刚萌芽的科学种子,那么,少年儿童身处的教育环境,接受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就像是土壤、空气和水分,决定着这颗种子可以长多高,长多大。我本人非常重视孩子的好奇心的培养,经常带小孩参观科学馆、科普基地和科普活动,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学习。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幼儿园举办的公开课。园方展示的“AR体感游戏化教学”教育模式让我大开眼界。01:05它是借助AI技术、AR技术和体感交互技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进入各种逼真的三维场景,在情景式、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过程中学习科学、自然、安全等知识。在其中的一个《太阳系家族》课程的三维场景里面,孩子们可以用双手放大、缩小、旋转整个太阳系。还可以穿上宇航服进行太空漫游,过程中需要躲避陨石,克服挑战之后才能到达指定的星球。在另一个《太空任务》课程的三维场景里面,孩子们可以按照课程指引驾驶宇宙飞船,与太空站进行对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是不需要佩戴眼镜或者手环,只要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双脚,做出张开、合拢,前推,左右移动、奔跑、跳跃等肢体动作就可以操控AR体感教育课程,灵敏性很高,互动性很强。老师们表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AR体感游戏化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孩子的视界,激发了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好奇心,科学探索道路上的灯塔看到孩子们在体验“AI+AR”教育课程时那种闪光的眼神,那种兴奋的心情,那种专注的态度,我认为科学的种子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悄悄萌芽了,他们当中的某个人,或许会成为明天的科学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xw/10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