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盛唐小仙生命片段中,你我惺惺相惜的
从青年小说家叶昕昀从容不迫的笔下,似乎感受到了雷霆万钧的力量。
如果不从专业角度对一篇小说进行艺术分析,判断这篇小说好坏的标准,大概可以用读完之后有没有悠长深沉的回味作为评判标准之一。有时候读完一篇小说,我们会觉得,哦,看完了;有时候小说中的人物则会反复徜徉在脑海中,让人哀婉、喟叹,甚至与他惺惺相惜。而后者无疑是可以带给人们共情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叶昕昀的作品就是这一类。
叶昕昀的“出道”起点非常高,这不仅是因为她第一本书,甚至第一篇小说就得到了国内一流小说家余华、莫言、苏童的推荐,更是源于出自写作天赋的优秀作品。《最小的海》是叶昕昀的首部小说集,收录了包括其处女作《孔雀》在内的八个关于爱欲和宽恕的故事。这些挣扎在生命的泥淖中的普通人,当他们穿越生活的动荡,度过命运的波澜,一片风平浪静的海在他们面前展开。
《孔雀》是叶昕昀的第一篇小说,发表在《收获》上之后,小说家们毫不吝啬对这篇小说的好评。《孔雀》讲述了一个瘸腿的女人和独眼男人相亲,相约去寺庙看孔雀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的过往牵连着广阔复杂的社会镜像一一浮现。这是孤独的人和孤独的人在穿越了生命的千山万水之后的惺惺相惜。小说的叙述充满节奏感又从容舒缓,还带给读者心有戚戚的阅读体验。如余华对叶昕昀的评价:“锋利精准的描写,貌似平凡实质强劲的对话,故事充满张力,直指人性的深处。……娓娓道来之中让我们的阅读心神不宁。”苏童则评价叶昀昕的小说人物身上,“弥漫着某种不安与动荡感”。在小说结尾,情节上有个高明又意料之外的反转,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张皇和不安化为意犹未尽的平静。
《河岸焰火》是这部小说集中最短的一篇,也是我个人最喜欢、感触最深的一篇。小说写下的只是一个片段,或者说是人生中的一个瞬间。一个女人决定离开人世,带着女儿去河岸边燃放烟花,借口离开试图跳河。然而在买蜡烛时她遇到了小杂货店的老板——她青年时期的恋人,美好的过往倏然涌上心头。离开时,男人给了她几支烟花,她放弃了寻死的决定。
这篇小说的语言风格冷酷而平静,弥漫着深深的清冷。尤其是对话部分,既暗藏玄机又一目了然。不过,感触最深的部分,却是让人想起了张爱玲只有多字的一篇小说(如果称得上是小说的话)《爱》,讲述了在春天的一个晚上,手扶着桃树的女孩遇见了一个跟她打了一声招呼的青年男子。“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做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两个故事都是青年时期的一段美好相遇,治愈着此后的人生。即便是在生命最灰暗的时候,还能遇到、想起那个曾经惺惺相惜的人,像张爱玲说的,“哦,你也在这里吗?”《河岸焰火》这一篇,从短暂的片段中,写出了一些温情、绚烂的琐碎瞬间给予我们生命的奇妙力量。这种感觉,或许是女作家叶昕昀与张爱玲些许同样气质的流露。
《最小的海》中收录的这八篇小说,写的都是孤独的普通人。一对性情水火不容的姐妹,相互仇恨也相依为命,直到死亡将她们分开;女人从安稳的婚姻生活中短暂逃离,与情人共赴一场结局未知的雪山之旅;失去父亲的女儿与丢了女儿的父亲,依偎着朝一座虚幻的灯塔航行……每一个故事都流露着普通人在生命中的躁动不安、孤独迷茫,也有温暖和希冀。叶昕昀自述:“他们不只是我小说中的人物,正如我起初在汹涌的人潮中认出他们那样,我们是孤独者的相遇。他们的孤独,就是我的孤独。”不过,叶昕昀的故事不是绝望的,不是彻底黑暗的。而是在曾经发生过战火的内心,在废墟之上,重新铺平日常生活的轨道。
写作生涯的前几篇小说,就收获了如此之高的评价,不得不让人感叹,写作确实需要天赋。不难看出,叶昕昀对生活有着超出其年龄的深入洞察。她善于捕捉平静生活表象之下的冲突与博弈,描摹人际关系中暧昧与拉扯的瞬间,在三言两语中布下强大的戏剧张力,给人以暴风雨来临前的惊心动魄感。
她写婚姻:“婚姻所具有的意义,就是此刻对方比她更惧怕自己的死亡。”她写死亡:“除非我开始意识到一些彻底消失的征兆,比如注销的户口,再也拨不通的电话号码,不再更换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xw/1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