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
人生就是这样,牵挂着、烦恼着、自由着、限制着;走出一段路程,回头一望,却也生动着、美丽着;有着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有着你喜欢的事和需要你做的事,有着牵挂你的人和你牵挂着的人。
——柳青
柳青,一座不朽的精神灯塔
回望一百年来我们的民族走过的路
是一条坎坷而壮丽的路
是一条不平凡的路
多少仁人志士用自己的生命
铺就了这条通往民族复兴的路
当我们的社会历史
还在黑暗泥泞中蹒跚前行时
文学就是一点星火
给人们带来温暖、慰藉和光明的希望
在现代文学精神的传承中
我们不能忘却的
是柳青
是无数与柳青一样的伟大作家
他们将自己的生命
熔铸到了民族共同的理想中
以理想为我们民族的精神筑脊铸魂
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年6月13日,我国著名作家柳青在京逝世,这是中国文坛的重大损失。时间飞逝,转眼便进入了年,这已是作家柳青逝世第42个周年。
下面小图带领大家重温时代经典,传承柳青精神。
柳青
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当代著名小说家。他早年从事革命活动,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奔赴延安。
抗战胜利后,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解放战争后期,又辗转回陕北深入生活。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
柳青作品
《创业史》
《创业史》是中国作家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创业史》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
作者在《创业史》中,把农业生产化运动,放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进而写出历史演进的趋势,而非仅仅就合作化去写合作化。梁生宝是新人物的代表,作品着重反映了他的成长以及逐渐在蛤蟆滩上发生影响力并掌握话语权的过程和姚世杰、郭世富等以前蛤蟆滩上的能人们逐步丧失影响力和退出权力结构的过程。
《创业史》是中国十七年文学中农村题材的代表作,被誉为“经典性的史诗之作”,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和矛盾冲突的“尖锐性”。
《铜墙铁壁》
《铜墙铁壁》是一部由柳青所著的长篇革命小说。这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解放战争中陕北人民保粮支前英勇斗争的故事。
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以数十万兵力,对陕甘宁边区发动疯狂进攻。我边区军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挥下,给进犯的敌人以坚决回击,取得了全歼胡宗南主力三十六师的辉煌胜利。
在这个背景下,小说以沙家店粮站的工作为中心,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历史功绩。沙家店的干部舍生忘死,坚持临时粮站的工作。人民群众不顾敌机轰炸扫射,肩挑背扛把粮食运往前线。面对着疯狂的敌人,大人小孩,男男女女,都动员起来了,以全部人力物力支援了战争。
《种谷记》
《种谷记》是柳青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陕北农村王家沟集体种谷的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解放区农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村互助合作的长篇小说。
柳青常说:“永远不要丧失一个普通人的感觉。特别是一个作家“。正是这种“扎根生活、融入百姓”的精神使他创作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创业史》,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曾经贺敬之去皇甫村为柳青扫墓后赋诗:“床前墓前恍若梦,家斌泪眼指影踪;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风到处说柳青。”诗中写满了对作家柳青的颂扬。
后人曾这样评价:柳青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人,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坚信生活的学校、政治的学校、艺术的学校,把生活的学校放在第一位。柳青坚持创新,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视角,如此才经得历史的考验,也使类似《创业史》这样的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柳青虽然已离开四十二年了,但他为信仰奋斗终生的人格风骨,依然植根于人民心中。
重读柳青的生平
回眸这一百年来
中华大地上雄浑激越、热血书就的历史
重温现代文学革故鼎新
在苦难和梦想中毅然前行的步伐
仿佛我们已现身于上个世纪
目睹着柳青精神的诞生
作为焕新的一代
我们要永远铭记柳青事迹
积极传承柳青精神
让其成为永垂不朽的灯塔
指引着我们前进
......
投稿邮箱:tsgdzfwb
zzuli.edu.cn文编:张进山
美编:裴艳炜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审核:图书馆新媒体工作室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xw/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