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ldquo牛地名rdquo大

儿童白癜风的危害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6124345.html

查找辽宁的“牛地名”,信息来袭,

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仔细区分,十分有

趣。追根溯源,倍显辽宁大地的底蕴厚

重,一派春风祥和,一派喜气洋洋!

牛庄太平古桥桥栏上雕刻的“石猴”张松摄

辽宁“牛地名”说道多

辽宁“牛地名”的分法较多,可按渊源分、故事分,甚至可按牛的品种分、牛的部位分。

如按“牛部位”分,有本溪的“牛心”台,因在该村后一有牛心状小山,兼及明代在小山上筑有烽火台,故称“牛心”台;还有隶属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的“牛毛”坞镇、“牛毛”坞村。

如按“牛品种”分,则有沈阳新民市胡台镇的“花牛”堡村、朝阳市朝阳县的“黑牛”营子乡、葫芦岛市建昌县老达杖子乡的“青牛”山村、抚顺市抚顺县后安镇的“傲牛”村、铁岭市昌图县前双井镇的“郭牛”村、本溪市溪湖区日月岛街道的“边牛”村、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的“牧牛”镇、铁岭市铁岭县凡河镇的“屈牛”屯村、辽阳市辽阳县下达河乡的“大牛”村……

铁岭市昌图县毛家店镇有个“虻牛”哨村,可能说的是牛虻,即牛身上的一种蝇,连牛身上的寄生虫都能取为村名,这不仅令人联想起爱尔兰著名作家伏尼契的名著《牛虻》,该作讲述了意大利爱国者牛虻反对暴政的革命一生。

辽宁“牛地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牤牛村”,牤牛,方言,指公牛或小牛犊。这些辽宁牤牛村为:阜新市彰武县兴隆堡镇的牤牛海村、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的牤牛洼村、朝阳北票市章吉营子乡的牤牛营村、沈阳市新民胡台镇的大牤牛村、辽阳灯塔市万宝桥街道的牤牛屯村、葫芦岛市建昌县的牤牛营子等。不过,建昌县牤牛营子的地名起源,本意却不是因牛而起,这个“牤牛营子”是由满语“莽努达万拉”的近似音而得名的,其含义为“王庄”。

辽阳灯塔市万宝桥街道的牤牛屯村,在年7月28日被有关方面列入“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附近有皇姑坟、高公馆、接官厅、万宝桥、燕州城山城等旅游景点,有葱花缸炉、辽阳番茄、溜达鸡炖蘑菇、灯塔山楂等特产。

另外,铁岭市昌图县的一个马场叫牤牛马场,牛马连一块,挺有意思。

特别要讲讲锦州市西北约18公里处凌海市翠岩镇翠岩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牤牛屯,因曾是辽沈战役时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所在地而名声在外。锦州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牤牛屯更是一个英雄的村庄——这个辽代古刹翠岩寺旁的小村落,见证了沙场鏖兵的腥风血雨,见证了新中国激情澎湃的傲然崛起,辽沈战役国共大决战,令锦州牤牛屯举世闻名!

近几年,红色旅游热潮风起云涌,牤牛屯以红色旅游为契机,大打旅游观光农业牌。年8月16日,牤牛屯的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经过保护和复原改造,正式对外开放,一年多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使落寞的小村庄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

辽宁不仅有众多牤牛村,还有一条牤牛河,为大凌河支流,古为候水,又称滥真水。牤牛河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奈曼旗境内,流至辽宁北票市长皋乡,入大凌河,长千米,流域面积为平方千米,沿途建有多座小型水库与湿地公园。每逢冬去春来,建平县的牤牛河湿地公园里,黑鹳、苍鹭、鸬鹚、白琵鹭等鸟类栖息在河边、浅滩,它们飞舞、觅食,姿态各异,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如说到辽宁地区带“牛”字的村镇,那就更多了,如锦州市黑山县常兴镇的牛家村、葫芦岛兴城市大寨满族乡的牛彦村、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的牛岗子村、朝阳北票市北塔镇的牛家店村、沈阳市康平县的二牛所口镇、葫芦岛市建昌县老达杖子乡的牛洞子村、葫芦岛市龙港区北港街道的牛营村与朝阳凌源市的牛营子镇……。

需要指出的是:营口的牛家屯,曾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河港口岸;本溪市溪湖区歪头山镇的边牛村,有一处重要的汉唐时代的古城遗址,当地人称“高丽城”,年获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锦州牤牛屯村的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旧址王忠政摄

沈阳“牛村”源自清代牛录

旺牛村、法哈牛村、花牛沟村、大帮牛村……在沈阳,名称中含牛的村子还真不少。据不完全统计,沈阳村名中含有“牛”字样的有30多个,涉及于洪、浑南、辽中、康平、法库、新民等区域,而新民区域内为数最多,约占总数的一半。这些“沈阳牛村”,均来自于清代军队及百姓的基层组织:牛录。

所谓牛录(牛录为满语“箭”之意),指的是满洲人出兵或打猎,按族党屯寨进行,每人出一支箭,十人为一牛录,其中有一首领,叫“牛录额真”。据民国六年《沈阳县志》记载与牛录有关的地名就包括:坡牛录堡子、大托牛录堡子。除此外,新民有法哈牛录,辽中有阿司牛录、敖司牛录、乌伯牛录等。

法哈牛是新民的一个镇,为什么叫“法哈牛”呢?因为“法哈”是清代这个牛录首领的人名,叫法哈,故而得名。类似的辽中县的乌伯牛,也是因首领“乌伯”而得其名。

这些牛录分布在辽河、蒲河、浑河两岸,是通往关内的交通要冲,互为犄角之势,遥相呼应,相互支援,形成了进退自如的军事布防。

据《满文老档》记载,努尔哈赤在辽河沿线及不远的细河间,布下了十个牛录(两个甲喇),平时屯田练兵,战时便是京城的前哨。这十个牛录为:阿司牛录、敖司牛录、大邦牛录、小邦牛录、乌伯牛录、冷司牛录、达都牛录、西佛牛录、偏岗乌鹃牛录及巴沙牛录。年,辽中设县,选择阿司牛录为县城,并建立镇制,起名为辽中镇,清末辽中设县时,以上十个牛录均划归辽中县。年,达都牛录及西佛牛录划归鞍山台安县并改称“达牛和西佛”。

现在,乌伯牛录、小邦牛录和敖司牛录依然保留着当年牛录的称谓,但按汉语的习惯,只延用了前面三个字,改成了今天的乌伯牛、小邦牛和敖司牛了。偏岗乌鹃牛录则改成了偏堡子村,巴沙牛录改成了八三堡子,冷司牛录改成了冷子堡,沙图牛录改成了蒲河村。

年清军入关后,牛录官兵及其家属作为八旗的基本单位离开东北,遗下的牛录驻地多成空壳,而有些牛录则永远地被历史尘封了。

距沈阳不过百余里的抚顺救兵镇,有个五牛村,五牛村含五牛、英树沟、虎台、大虎台4个自然屯,原名五百牛录堡子。

抚顺救兵镇五牛村风光张松摄

历史名镇里的“金牛传说”

在辽宁鞍山海城市以西十多公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做牛庄,从沈大高速海城出口下来右转直行便是,交通十分方便。牛庄曾是东北第一商埠大港,海船由太子河上溯直达牛庄,河北冀州、山东兖州和青州甚至江苏扬州的客商们都纷至沓来、云集于此,清末牛庄达到鼎盛期。故而,东北地区多项第一在牛庄:第一个巡检司衙门(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纪检监察机构)、第一个邮务总局、第一个通商口岸、第一个领事馆(英)、第一个红十字会、第一座天主教堂(法)、第一个水文站、第一座清真寺。

牛庄馅饼家喻户晓,刘海春、高富臣是这一传统美食的开山鼻祖。牛庄馅饼虽起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但真正形成地方特色并广为人知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据牛庄镇的老人们回忆,高晓山做的馅饼外焦里嫩,肥而不腻,皮薄得像两张纸,端到桌上时还能看见馅饼里的葱花。

牛庄地名的起源,坊间传闻与一头金牛有关。据说很久以前,牛庄只是一个小村庄,村口有一口大土井,不知有多少年了,更不知是谁挖的,有一条锁链从井上一直垂到井底。很多人都想知道锁链到底有多长,可是任凭多大力气也拉不出来,只要一拉那锁链,井里就有老牛吼叫的声音,看也看不见,大家都觉得奇怪。

一天,有个山西人来到庄里,听说井里有牛叫就守在井旁琢磨,一连三天三夜没离井,最后发现井里有一头金牛。但要想把那头金牛引出来,得用金豆喂它,一歩一粒,撒出百步以外,金牛就回不去了,到那时候金牛就可以捉住了。

山西人为了得到金牛,不惜血本,他花钱到金铺买了一百粒金豆,悄悄来到村庄。半夜子时,夜深人静,山西人来到土井边,用手先拉了拉锁链,只听井里的金牛叫了一声,山西人急忙撒了一粒金豆,锁链哗啦一响,金牛爬出一歩,又将金豆吃下,就这样,山西人退一步撒一粒金豆,金牛上一步吃一粒金豆,金牛吃了九十九粒金豆,山西人眼看就要得到这头大金牛,变成天底下最大的富翁了!他心里怦怦直跳,手都哆嗦了,从兜里掏出最后一颗金豆,后退一步,刚要扔出,就听远处有人咳嗽了一声,这一声不要紧,把金牛惊动了,它回身一蹿,一头扎进井里,再也不出来了。山西人白搭了金豆,没有得到金牛,急火攻心,晕倒在地。

当地人知道井里有金牛,都想拉出来,可谁也办不到,常有不少人围在井旁边眼巴巴地看着。这天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对大伙说:“要想拉出金牛,除非八子合力。”说完这话,老头转眼不见了。人们都说是神仙点化,急忙找来八个小伙子一齐往外拉锁链,还是拉不出来。这时有人明白了,说“八子合力”是指有八个儿子的人,领来八个儿子齐心合力拉,金牛就能出来。可全村庄谁也没有八个儿子,只有一位老汉有七男一女,他领着七个儿子来到井边,七个儿子一起往外拉索链,只听牛叫,却拉不出来。老汉急忙找来女婿也帮着拉,八人一齐用力锁链动了,只听牛叫声越来越近,锁链拉出几十丈长,井口露出金牛头,金光闪闪,足有斗大,八人再拉,金牛就是不出来,直到他们累得没劲了,锁链刚刚一松,金牛又沉到井底,从此再也不出来,也不叫了。人们说老汉有七个儿子,加上一个女婿,一婿顶半子,只差半子之力没有拉出金牛,所以金牛一直还在井里。

这个生动的故事越传越远,人们提到这个村庄时自然就想起金牛的事,干脆管这里叫“牛庄”了。后来于此修了城,就叫牛庄城了,成为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镇了。

甲午战争的“牛庄血战”

牛庄北有太子河、南有护城河、西有大辽河、东有海城河,自古便是南北通商要道。近代,尤其在《天津条约》签订后,牛庄被划定为通商口岸,国外传教士纷纷前来,百余年间形成了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五大教派汇聚一地的奇特景观。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日军由丹东、岫岩、析木城一线进攻牛庄。清湘军五千对两万倭寇,战况激烈。历时一昼夜的牛庄之战,清军终因寡不敌众,阵亡官兵余人,人被俘。牛庄失守后日军执枪挨户搜查,杀人无数,牛庄城血流成河。日军虽夺取牛庄,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将卒死伤人,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长今田唯一少佐被击毙,日军哀叹“我军战颇苦”。当时援辽抗日的湘军旧将魏光焘虽失守牛庄,但清廷认为他勇猛可嘉,虽败犹荣,后将他提升为陕西巡抚,以后又连升为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直至两江总督。

魏光焘后来写过一首回忆牛庄之役的七言绝句:东洋小丑犯牛庄,士尽争先血染冈。大炮长枪何所惧,要凭胆剑斩豺狼!

史载,魏光焘往来督战,竟至三易坐骑,血染衣袍。相持至深夜,由于双方兵力的悬殊,且弹尽粮绝,清军援兵不至,魏光焘与李光久率残部由城西突围出,又遭堵截。日军沿街口纵火,切断清军退路,魏光焘与李光久仅以身免,这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大规模巷战,辽湘军民血洒牛庄,多灾多难的中国近代史在此留下一声沉重的叹息。

百年屈辱史弹指一挥间,辽湘军民共抗倭寇、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在新世纪被再度弘扬。年,念旧重情的牛庄人找到了魏光焘的后人,并与湘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名镇——司门前镇,正式签订协议缔结为友好镇。

绥中河口村金牛洞王阳摄

绥中金牛洞与秦始皇修长城

言及辽宁的“牛地名”,资深考古学家、长城学家冯永谦先生特别提到葫芦岛市绥中县河口村一个叫“金牛洞”的地方,民间传说,金牛洞与秦始皇修长城的历史有关。

据实地考察过金牛洞的冯永谦回忆,金牛洞在河口村的东山上,在这一地段,有一条由西而来的明代石筑长城。这条长城过石匣口后,沿石河南岸的山岭曲折向东,几经盘旋,最后到河口村附近,越过石河,直上岸边的山上,到半山间的金牛洞旁,长城就修到陡直的石壁上。金牛洞是一个宽六米余、高二米多、进深约五米的向南开口的自然山洞。长城过石河后,原来有水口关门,据险筑墙,工程巨大。山上的金牛洞,就成为这道长城东端的终点。

这段长城修到金牛洞就不再向前修了,当地流传一个很有趣的民间传说。据说,秦始皇修长城时,已经修了好几年,城墙也修出去上万里,但要修到什么地方为止呢?秦始皇不知道,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使他很焦急,弄得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日夜愁思,寝食不安。忽然有一天,他得到神人指点,告诉他说:“你修长城就照老牛走的路修吧,它走到哪里你就修到哪里。”这样,秦始皇有了主意,把这话传给主持修长城的人,命令筑城的民夫沿着老黄牛的足迹修。长城继续向东修着,漫无尽头。有一天,果然出现了一头硕大的老黄牛,从长城的断头处向东走去,修长城的民夫看见老黄牛,立即跟在它的后面向东赶修。修着修着,当这头老黄牛来到今天河口村附近时,头也不回地过了石河,然后就奔上岸边那座高峻的石头山,最后径直钻进了半山腰的那个石洞中去。筑长城的民夫一起向前抢修,于是就把长城修到洞旁陡峭的石壁上,再到洞中看那头黄牛,已经不见了。因为长城再也没法修了,所以这里就成了这段长城的终点,从此以后,这个山洞就被人叫做“金牛洞”了。

据绥中小河口长城的守护者刘福生介绍,金牛洞一线的长城是明长城,与秦长城无关,辽宁地域的秦长城在辽西北、辽北、辽东北的北票、阜新、法库、宽甸一线,绥中地面无秦长城。

绥中河口村的金牛洞,在当地很有名,却不好找,它并非在这段明长城的东端终止点,而隐身于旁边的草木葱茏处,十分隐蔽。

金牛洞一带山水奇佳,特别在三四月份梨花绽放的时节,最值观瞻。身入其境,但见山青翠,水碧蓝,蜂舞蝶戏,四野飘香,一段段古长城随山势蜿蜒,若龙飘飞,时光于此停驻,写满天地大美!

编辑:徐博彦

责编:景雪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xw/8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