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国家宪法日检察官讲宪法灯塔市
#辽宁好网民守法好公民#
04:20一滴水,能折射太阳光辉。
一桩案,能彰显法治道理。
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今天与大家回顾的是“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该案被评为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为推动完善我国生物识别信息特别保护制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年4月,杭州市民郭兵购买了“野生动物世界”双人年卡,留存相关个人身份信息,并录入指纹和拍照。后野生动物世界将年卡入园方式由指纹识别调整为人脸识别,并向郭兵发送短信通知相关事宜,要求其进行人脸激活,双方协商未果,遂引发本案纠纷。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某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元,删除郭某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
宣判后,郭某与野生动物世界均提起上诉。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野生动物世界单方变更入园方式构成违约,应赔偿郭某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野生动物世界欲将其已收集的照片激活处理为人脸识别信息,超出事前约定的收集目的,应当删除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野生动物世界停止使用指纹识别闸机,致使原约定的入园服务方式无法实现,亦应当删除指纹识别信息。故在原判决的基础上增判删除指纹识别信息。
“人脸识别纠纷第一案”是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典范。
从法源上讲,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源自宪法对公民人格尊严的保护。其背后的法理是,自然人有独立人格,有权自主塑造其在社会中的身份,自主决定其个人事务因而个人有权防范他人不当处理涉及个人的信息,以维护主体尊严或人格自主。
本案判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在缔结合同需要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尤其是生物识别信息的时候,个人信息处理者要谨慎对待。个人信息处理者需要遵守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等原则,个人要知晓并保护自己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xw/9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