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心中一盏灯牛山岛灯塔和它的守塔人澎
牛山岛灯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澳前镇南赖村的牛山岛,处在台湾海峡北段,归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福州航标处管理,始建于年,塔高24米,灯高94米,塔身为黑色圆柱形,射程24海里,为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灯塔。该灯塔是台湾海峡北部的主要助航标志之一,所有进出台湾海峡的船舶都要依靠它进行定位、导航和转向。
不忘初心矢志守塔——福州航标处牛山守塔人剪影
每当夜幕四合,华灯初上,在平潭东部海域,那海上的一抹光亮让人感觉到幸福。但谁能想到,这无声的电流交织出的繁华,是因为有一些人总在“黎明出发”,辛苦付出只为“点亮蓝海”。
他们是牛山守塔人,他们远离城市和人群,常年在岛上守灯塔,忍受着孤独与寂寞,保障着过往船只的安全。9月4日,记者走进这个集体,看到一个个守塔人的挺拔身影在灯塔上屹立定格,成为万里蓝海的亮丽风景。“无论面对的是酷暑严寒还是惊涛骇浪,他们始终众志成城无比坚强;不管脚下是刀山火海还是沼泽荆棘,他们始终斗志昂扬永不退缩。不忘初心,以身守塔,是牛山守塔人的至诚底色。”东海航海保障中心福州航标处党委副书记林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以奉献为荣打造温情之塔
牛山灯塔所处的牛山岛,是一座无人居住的岛屿,常年空气潮湿,气候环境恶劣,一年中7级以上风力的天数达天左右,台风有4—5次。
出了名的无人岛,加上交通不便,资源有限,让不少人打起退堂鼓。“没人上,我先上!”年,年仅25岁的俞兆月下定决心甘当首批上岛的守塔人。昔日青葱少年,今已两鬓沧桑,俞兆月把他的青春年岁献给了牛山灯塔。
年出生的俞爱明原本是牛山岛附近南赖村的村民,从年上岛,他已经在牛山岛上工作30多年才转岗到航标站。谈及陪伴灯塔的生活,俞爱明说,“最大的麻烦就是食品补给,换班时从岛外带来的蔬菜吃完无法及时补充。就是想种菜也没办法,石头岛的土壤土质也不行,很多菜无法种。”选择牛山岛,就是选择苦日子。“遇到台风季节,无法及时换班补充蔬菜食品,条件非常艰辛。”守塔30余年的牛山灯塔主任念保卫告诉记者,由于吃不到新鲜的蔬菜,带上岛的肉类食品又常常腐烂,岛上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胃病。
薄雾笼罩碧海,朝霞洒过,蓝色的大海从雾气中舒展出壮丽的剪影,连绵不绝。这是每天陪伴牛山守塔人的固定景象。“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艰苦,陪伴我们的只有星辰和大海。”守塔工念其雄说。
非凡的意志成就非凡的集体。从沧桑岁月中走来,让这个集体凝结成一个充满温情的“小家”。有一年冬季,大风连续刮了一个多月,灯塔直到过年仍无法得到补给。大年夜里,他们吃了一顿大米饭配盐水的年夜饭。“大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是我这辈子最难忘的一次年夜饭。”俞爱明说。
“在挫折中相互帮助,在困境里相互扶持,这是流淌在我们牛山守塔人血液里的精神力量。”念保卫朴实的话语传递出守塔人的坚守品格,以及顺境逆境本色不改的拳拳初心。
以信仰为要塑造信念之塔
一座耸立的牛山灯塔,像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得知岛上条件如此艰苦,为什么还要一路坚持下来?”面对念保卫,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是一名党员,我希望用点点滴滴体现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果实的事业是珍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我想做叶的事业,为他人照亮前行的航向。”念保卫回答。
时空变幻,信念永恒。牛山守塔人用一辈子,集中回答了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责任担当、品行操守投身灯塔事业,他们的信念彰显着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价值。
年以前,牛山灯塔的灯器是PRB-21型灯器,由于使用年限已久,时而会出现灯器故障。为了保证灯塔的正常发光,灯塔工们利用在岛上的时间认真学习、切磋业务,认真研究灯器结构,并在故障维修方面积极寻找原装配件的替代品,不断积累应对故障的经验,在保证灯塔正常发光的同时,他们让航路更安全的梦想在这里汇聚。
经年累月,为了保证灯塔正常运行,他们每天检查灯器旋转情况、检查灯器发光状态、保持灯笼卫生、检查电池电压、检查太阳能光板电压电流、实时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xw/1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