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0天挖了一条ldquo
八
一
总
干渠
年4月10日,有解放军官兵参与施工的辽宁省省内 的人工农田灌溉工程浑沙灌区总干渠开工建设。这是苏家屯区最早兴修的水利工程。至5月1日主体工程竣工,仅用20天时间。总干渠北起苏家屯区谟家堡、南至辽阳太子河,长44公里,苏家屯区境内长15公里。下有分干渠2条、支渠23条、斗渠82条,累计长公里;农渠条,总长公里。苏家屯区有效灌溉面积17万亩。由于该工程是在解放军官兵支援下建设,因此浑沙灌区总干渠命名为八一总干渠。
浑沙灌渠是经水利部批准的辽宁省 个 的人工农田灌溉工程。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官兵和苏家屯农民群众多人义务劳动包建。原定需要三年的工程调整为一年半,后又缩短至两个月,最终仅用20天时间完成,创造了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建设奇迹——堪称沈阳的红旗渠!
田野上的清流
翻开《苏家屯区志》,历史上,位于浑河和北沙河之间的苏家屯西部地区,低洼易涝,频遭水患。当地自古就有“九河下哨,十年九涝”之说。仅年至年,浑河泛滥成灾达12次。“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饱受浑河、北沙河水患的人民吃尽了苦头。
50年代,一张关于浑沙灌渠的蓝图被铺开,誓要转变这落后和被动的局面!
01
“工地就是战场,劳动就是战斗”
苏区人民不会忘记年4月10日那个难忘的历史时刻,在官立堡施工工地上,六千人举行了开工誓师大会。沈阳部队首长邓华上将发出动员命令:要拿出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干劲来,让浑沙地区变水害为水利,为沈城人民修好造福之渠、幸福之渠。辽宁省副省长褚凤岐当场宣布:为了纪念子弟兵对修建灌区工程的全力支援,让后人铭记这个历史性的工程,浑沙灌区的总干渠正式命名为“八一”总干渠。
年修建八一总干渠誓师动员大会。
某部 归国战士,群情激昂,参加沈阳浑沙灌区建设仪式(摄影蒋少武)
大会刚一结束,歌声、号子声、较劲声,就此起彼伏响彻在了整个工地。一工区四连战士曾干清,在施工 天创造了一小时挑八十担土的记录,表扬稿甫一发表,马上就有了一小时挑八十四担,接着新纪录不断被刷新——一百担、一百一十八担、甚至有人创造了一小时内挑了一百七十担的记录。开始一担挑两筐,后来是四筐、六筐、八筐,肩挑不算,手上还要提上两筐。
工地上出现了班与班、排与排、连与连的友谊竞赛,连队之间对红旗展开了争夺战。获得红旗的说:“我们要让红旗扎根!”没有得到红旗的说:“我们要叫红旗长脚!”你看吧,哪个班若是多铺了一层土,别的班不吃饭、不休息也要撵上去。规定是7点上工,有的同志4点就悄悄地摸黑来到工地,规定6点钟收工,有的干到夜里10点还不回去休息。劳动间隙,指挥员吹起尖锐刺耳的哨声,随后高喊“休息十分钟”。可是,战士们好像没听见似的,谁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工具。
02
决心比冻土还硬
冻土、泥浆和积水是战士们面临的 敌人。在这二十天战斗的日日夜夜里,从将军到士兵,从老红军到刚穿上军装的新战士,在乍暖还寒的季节同大自然展开了战斗。
四月的沈阳,带着冰碴的河水依然冰冷刺骨,战士们要排除多米长,5米宽,半人多深的积水,战士们不分昼夜站在冰冷的泥水里挖沟排水。随后,又展开了去铲除冻土的战斗,铲挖粘泥不容易,装卸粘泥就更不容易。一锹下去足有三、四十斤,有的地段冻土层足有一米厚,一镐下去只有手指甲那么大的坑。“冻土虽硬,我们的决心比冻土还硬!”战士们的决心,融化了冻土……
打夯是最累的工序,四百多斤重的大石磙,要靠八个大力士一起一落。打夯是集体劳动,光靠蛮力远远不行,还必须协同合作,在抬夯落夯时形成有节奏的音律。大力士们在劳动实践中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夯歌号子:“往右来呀,嘿呀!”咚!“加油干哪,嘿呀!”咚!“加油干哪,嘿呀!”咚!“争红旗呀,嘿呀!”咚!雄壮的劳动号子,响彻了天际。
工程的质量是响当当的!有一次,修支渠的民工路过第五工区,用铁锹使劲往堤坝一戳,堤坝硬的像块巨石一点也没有戳进去。询问是何绝招?战士笑着回答:用八人抬的石夯,石夯力气大,抬的高,打的深!从施工到验收,工程质量合格率实现了百分百。
03
军民团结亲如一家
某天清晨,在六工区的工地上,出现了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农民,从一位战士手中夺过一把铁锹来,使劲搓了几锹土。战士们怕他累着,不让他干,他拍拍胸脯说:“撮几锹土表表我的心意,河修好了,也有我老头一份力量哩!”
军爱民,民拥军,当地农民对子弟兵,照顾的无微不至。军队开来以前,村民们一致保证做到:户户有招待,人人要热情。为了让解放军吃的好、住的暖,乡亲们早就腾火炕、打地铺、清厕所、修锅灶,准备迎接亲人。开工以后,战士们有的累了一天,将衣服袜子泡在盆里等待第二天清洗。可一觉醒来,发现埋汰的衣服袜子不见了,原来房东大娘早已趁他们熟睡之机将换洗衣服清洗的干干净净,放在炕头烘干了。
更为感人的是那些解放军的高级军官、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同志。在施工现场,仅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就有四位,他们是邓忠国、李子寿、彭丙南、白宪文,还有董存瑞烈士的亲密战友立过四大功四小功的不郅顺义,有刘胡兰烈士的未婚夫王固本,有 的“铁道游击队”队员赵玉海……
年5月1日下午3时50分,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王铮为开闸放水剪彩,随着进水闸的徐徐升起,浑河之水按着人们的意志,如海潮初上,哗哗啦啦地流淌进河床里。沿河两岸的居民群众顿时沸腾,呼唤雷动!(素材提供:宋东泽)
后续视角
年12月国务院所颁发奖状。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字授予当时的八一人民公社“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的称号。
浑河闸,也称谟家堡闸,始建于年,位于浑河中下游,坐落于临湖街道东谟家堡村,是沈阳城市防洪的出口控制断面,是浑河沈阳城市防洪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伙房水库下游灌溉用水控制工程,担负于洪区、铁西新区、苏家屯区、辽中区、新民市和辽阳灯塔市等地区农田灌溉任务,设计灌溉面积88.2万亩。新闸改建工程于年底竣工,达到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浑南灌区沙河官屯提水站,位于沙河街道官屯村,于年建成。这是年修建提水站时的劳动情景
八一灌区第二节制闸,位于八一街道官立堡村与来胜堡村交界处,是八一灌区重要的灌溉枢纽站,主要担负八一街道官立堡村、来胜堡村、邵林子村余亩水田灌溉任务,以及下游佟罗、王纲、武镇营管理站及辽阳浑沙灌溉输水任务。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
后来,苏家屯八一灌区,成为沈阳市地区最早大面积开发种植水田基地,亦是沈阳地区水稻良种繁育基地之一,灌区的渠道延伸全镇各个角落,为全镇种植水稻及其他经济作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一总干渠造福苏家屯人民,丰收的果实里有干渠的贡献。照片拍摄于年辽宁省稻作研究所种子田。照片拍摄于年
(部分图片来自“苏家屯党史”“公怀之号”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xw/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