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ldquo灯塔rdquo依然

他生前热爱故土,痴心教育,爱生如子,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广西十佳校长、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等诸多荣誉,被学生尊称为“莫爸爸”;3月9日,他匆匆辞世,四面八方的学子自发涌来悼念——

学生口中的“莫爸爸”走了……

(图为昔日莫校长在贫困生家庭家访。)

3月9日下午,接到莫校长去世的消息,韦景煜立即丢下手头工作,赶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此刻,他身在北京,心早已飞到都安。

“校长就像我阿爸一样”……在莫校长灵堂前,韦景煜堂堂八尺男儿,哭得像个孩子似的。

莫振高,都安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校长,学生口中的“莫爸爸”。他辞世的消息,引发了都安瑶山的普遍痛悼。

3月9日,这位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的楷模,走完人生最后一程,长眠瑶山。

曾经欢快的校园,此时弥漫着无尽的悲怆……因为,他才60岁,走得太匆忙了。

生前,他靠微薄工资、“化缘”善款圆了近2万名贫困瑶娃的大学梦;身后,数千师生、十里八乡的群众,用如潮般的哀思,表达崇高的敬仰和由衷的挽留。

悲恸动容——他的辞世,令整个瑶山心碎

3月9日下午,莫振高辞世的消息在网络上疯传。短短几个小时,几乎所有都高校友都得知了这一噩耗。

都安高中资助办主任韦喜凤老师的电话被打爆,学生们都不相信,那么高大结实的莫校长,怎么说没就没了。

据介绍,莫振高2月份被诊断为前列腺增生和膀胱结石,但他仍坚持带病工作。3月9日下午3时,“骗”老师们在南宁开会,实则治病的莫振高,因突发心源性疾病不幸辞世,享年60岁。

当晚9时整,都安高中数十间教室同时熄灯,校园似乎忽然“停电”,一片静寂——这是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全校熄灯致哀活动。多名学生集体起立,为莫校长默哀3分钟。

(莫振高辞世后,都安学校的学生自发举行“停电”仪式,数十间教室同时熄灯,时间长达3分钟,他们这样做只为莫校长默哀3分钟。)

3月9日晚21时,儿子莫智携妻子从深圳赶到家中。刚下车,媳妇就瘫软在地,哀嚎着“爸、爸……”,可惜,莫振高再也听不到这个“比儿子还亲”的媳妇的呼喊了。

3月11日,连春节都“舍不得”回老家的广州校友杨晓乾心里明白,再忙再累,这一次必须回去,一定回去。“前几天还和校长通话,说过段时间回来聚聚,想不到竟成诀别。”风尘仆仆的杨晓乾悔恨不已。

身在国外的校友蓝程,则委托60多岁的父亲蓝老前来悼念。蓝老眼睛红肿,“校长是小孩的恩人,我们还没得报恩他就走了,太痛惜了。”

连续6天,前来悼念的人流络绎不绝,都安县城3家花圈店的花圈全部脱销。

3月15日,以瑶山风俗举行追思,都安民众几千人为“莫爸爸”送别,队伍绵延数千米。

(3月15日上午,广西都安,千余人送别都安高级中学病逝的校长莫振高,队伍绵延数百米。)

那一刻,莫振高无比崇高;那场景,令人无比悲恸、动容。

花朵园丁——学生是花朵,他是辛勤的园丁

(图为昔日莫校长在课堂上上课)

他仅是一位高中校长,他的噩耗为何引起如此震动?

“如果学生是瑶山未来的花朵,他就是播种瑶山希望之花的辛勤园丁。”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一句评价语,概括了莫振高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为山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大爱人生。

从小经历艰辛的莫振高坚信:知识,才是焦渴的大瑶山迫切需要的阳光雨露。他选择教书,就是带着改变瑶山面貌的决心来的。

只要不出差,不放假,每天早上6时准时到校,晚上23时回家,这个“时刻表”,莫振高一直坚持了35年。

教书育人,事必躬亲。年以来,即使担任校长,莫振高依然坚持肩挑两个毕业班以上的主科教学,每周10节课以上,且成绩优异。如此“痴心”教育的校长,放眼全国也是少见。

讲台上,莫振高是一位良师;讲台下,他更是一位慈父。

“帮一个贫困生,就是帮一个家庭。”从小父母双亡、由姐姐抚养成人的莫振高,对贫困感同身受,对贫困学生格外用心和动情。

30多年来,为了不让贫困生失学,大瑶山到处留下莫振高家访的足迹。年,遭受家庭变故的黄安添,心灰意冷想退学。莫振高了解情况后,步行山路4个小时到家中慰问,并把黄安添列入重点援助对象。当得知妹妹黄柳葵在别的学校读高中时,莫振高把她转进都安高中,方便兄妹俩互相照顾。

“没有莫校长,就没有我们兄妹的今天。”悼念现场,黄安添兄妹抱着师母黄西彦痛哭流涕,久久不能分开。

(3月14日晚,广西河池市都安县高级中学内,上千名莫振高的亲属、朋友、学生以及海内外校友参加其追思会。)

为了让更多人帮助更多的贫困生,莫振高学会了“化缘”,到处游说企业、单位、个体老板捐资助学。为此,他得到“乞讨校长”的称号,他爱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

曾有很多校友想请莫校长吃饭,都被他婉拒:“吃饭就免了,拿这笔钱帮帮贫困的师弟师妹吧。”

30多年来,莫振高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名贫困生,让他们顺利进入大学。近10年来,他筹集0多万元善款,帮助近2万名贫困生圆了大学梦。都安高中也成为全国“圆梦-梦圆”的发祥学校。

30载苦心栽培,莫振高“桃李满天下”。都安高中也名满八桂,连续20多年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都高校友遍布国内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家。

知识,改变了山里人的命运。其中,莫振高功不可没。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广西十佳校长、感动广西十大新闻人物……厚重的荣誉簿,记录了莫振高对教育无私奉献、孜孜以求的执著精神。

清贫坚守——他见识过大世面,却心系故土

清贫,是莫振高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过冬就2套运动服、2件保暖衬衫,那是莫振高为早上带领学生晨练添置的。家里就厨房、电冰箱最显眼,那是为师生们到家聚餐准备的。办公桌椅与学生“同款”,并不是没有办公经费,而是莫振高“克扣”下来充当贫困生资助费了。

古山乡的黄春茜一辈子铭记,自己考上大学后,因为没有学费选择放弃。莫校长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家里,并拿出自己积攒下来的多元钱塞到她手中。大学期间,为了让黄春茜安心完成学业,莫校长每月定期给她寄生活费。

事实上,慷慨的莫振高并不富有,唯一的经济来源便是自己和爱人的工资。为能多资助一些贫困生,他们一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如果说清贫是一种生存状态,莫振高在这样的状态中锻铸了震撼人心的坚韧精神。

诱惑,不是没有。多年来,由于教学成绩突出,莫振高多次被推荐到行政部门任职,被外地学校高薪聘请,但都被他拒绝了。

他热爱瑶山、心系故土。“如果我离开学校了,这些孩子怎么办?”这个信念,让莫振高在都安高中一呆就是几十年,他甘愿一辈子做个穷教书匠,做瑶山的孩子王。

这份坚守和责任,托起了数万瑶山孩子心中的梦,也让莫振高的心永远飞不出瑶山。

传承希望——继承遗志,瑶山“灯塔”依然明亮

(图为昔日莫校长在开学时接待贫困生。)

以前,每天早、中、晚上课铃声响起,一个双手叉腰的高大身影都会定时出现在教学楼前。那是莫校长在督促同学们不能偷懒,赶紧进教室上课。

往后,都安学子再也看不到这个熟悉的身影了。但是,莫振高爱生如子的场景、谆谆教诲的声音,仍历历在目、萦绕耳畔。

韦景煜还谨记,每次在校长家吃饭,校长都语重心长教诲,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知识,所以要拼命读书,努力走出大山。这种“不放弃”的精神,至今仍让韦景煜每每在困难时刻坚持挺住。

让杨晓乾最感动的是,莫校长记忆力惊人,时隔多年,他依然可以喊出每个学生的名字,甚至坐在哪个教室、哪个位置,考上哪所大学。每次见面或电话寒暄,莫校长不仅关心每一位毕业生的近况,甚至要求大家多指点师弟师妹,让他们学有所用、业有所成。

校长辞世了,都安高中教研处主任宋显斌发现,现在学校的学习风气更浓了,学生们像是憋足了劲努力学习,用学习忘记失去校长的“痛”。

高三班团支书韦静告诉记者,每次经过教学楼,莫校长那个双手叉腰的高大身影仍然依稀隐现,激励她跑得更快,用更优异的高考成绩,告慰校长的在天之灵。

莫振高,一个铭刻在瑶山群众心坎上的名字,一位永驻学生心中的“莫爸爸”,他的灵魂在大瑶山永驻。

文丨本报记者张锐锐见习记者龙招江通讯员黄鹏欢

图丨中新网南国早报

让我们一起出发第一时间推送最鲜活的本土资讯悦读改变生活河池日报责任编辑:玉引推广合作:(QQ)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是一种美德,凡转载河池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engtazx.com/dtsxw/6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